總經|中小企業的關稅惡夢:在川普的談判牌局中求生存

2025年07月11日 17: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我們還沒開始被課關稅,但已經在虧錢了。」德國工業零件製造商 Lapp Holdings 技術長 Hubertus Breier 的這句話,道出了無數中小企業此刻的心聲。

在美國總統川普延後全球關稅實施期限至 8 月 1 日、同時發出所謂「最終警告」後,許多企業發現,即使關稅還沒正式生效,經營現場已經陷入混亂與癱瘓。

關稅延期,並非讓步

本週,美國總統川普向包括日本、韓國、南非在內的 14 個貿易夥伴寄出「關稅預告信」,預計對多項進口商品課徵 25% 至 40% 的關稅,並強調這是「最後通牒」,雖將原定 7 月 10 日的實施日延後至 8 月 1 日,但他也明言:「不會再有延長。」

這次動作反映出川普對於貿易談判進度的失望。他曾期望能在 90 天內完成 90 個協議,但事實證明,各國在面對美國的高壓策略時,反應遠比他想像中更為堅定與複雜。

「等不及」的企業現場

對大國政府而言,談判可以耗時數月,甚至年;但對於依靠穩定進出口流程維生的中小企業而言,哪怕幾週的不確定性,都可能造成致命衝擊。

德國 Lapp Holdings 是一家家族企業,專門製造工業用電纜與機器人零件。面對不斷改變的美國關稅政策,該公司指出,已因無法做出確切決策而產生損失。Breier 表示:「我們正在承受損失,只因為情勢每天都在變化,沒有企業能夠真正準備好。」

他進一步指出,公司面臨兩難:要嘛吸收成本、要嘛轉嫁給客戶,但如果把目前的額外支出視為「新常態」,恐將威脅企業的長期生存。

在美國本土,加州瓦倫西亞的家具品牌 DeMejico 同樣深受其害。該公司在墨西哥設廠,生產傳統西班牙與墨西哥風格的家具,目前正面臨進口鋼鐵零件被課 50% 關稅的挑戰。

DeMejico 的總裁 Robert Luna 為了簡化關稅計算方式,只好改變物流策略,將重型鋼鐵部件與家具主體分開進口,並改在洛杉磯展間手動組裝。儘管這樣能避開部分關稅,但仍無法抵銷整體成本飆升帶來的衝擊。

弱勢的夾縫

在這波貿易風暴中,並非所有企業或國家都能獲得與美方協商的機會。印度與美國之間可能接近達成協議;而歐盟儘管尚未收到「關稅預告信」,但雙方已在討論是否對飛機零件、醫療器材等項目提供例外。

相對地,南非、泰國與馬來西亞則被告知將分別面臨 30%、36%、25% 的關稅。南非總統拉瑪佛沙批評美方稅率與南非平均關稅水準(7.6%)不符,但仍指示談判團隊儘快啟動協商,試圖在新規實施前尋求空間。

這樣的差異待遇,讓中小出口商更顯脆弱。他們無法像大型企業一樣快速重整供應鏈,也無法介入國家級談判。當政策不確定性成為唯一的確定性,這些企業的經營穩定性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驗。

風暴仍未結束

川普的談判風格以「延後」、「加碼威脅」、「單邊施壓」為特色。這種策略或許能迫使部分國家讓步,但對於數以萬計仰賴穩定貿易環境維生的小企業來說,則如同一場慢性壓力測試。

正如一位貿易顧問所說:「你愈進入細節,談判就愈難推進。」問題是,企業無法等待談判完成,才做出經營決策。

在下一波政策公告前,更多企業仍將被迫在「調整」、「等待」與「觀望」中找尋平衡——這是一場沒有時間表的風暴,而小企業已經先淹水。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關稅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