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人民幣匯率表面穩定,但市場已提前布局貶值風險

2025年07月09日 15:1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儘管人民幣近期對美元呈現小幅升值,整體匯率走勢也維持在一個窄幅區間內,但企業與家庭的實際行動卻透露出不同的預期。

他們不是感到安心,反而更積極地囤積美元、進行貨幣互換,甚至選擇延後結匯。這些行為說明,市場對人民幣未來走勢的信心並不如表面所見的穩定。

自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加徵關稅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約1.3%。不過,相較於同期泰韓元與新台幣分別上漲6.5%及13.7%的表現,人民幣的升幅顯得溫和。2025年以來,人民幣大多處於7.15至7.35的狹幅區間,是過去四年半以來在貿易加權指數上的最弱水準。

圖片來源:S&P Global

外匯存款飆升,貨幣互換創新高:市場在押注貶值

從實體經濟行為來看,無論是企業還是家庭,都在表現出一種「等待人民幣貶值」的傾向。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外匯存款總額達990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72億美元,年增幅高達19%。這代表許多市場主體選擇持有美元而非兌換成人民幣,期望未來能以更佳匯率結匯。

此外,出口企業為了在延後結匯的同時維持人民幣流動性,也大量使用貨幣互換工具。2025年前五個月,中國商業銀行共替企業與機構辦理了2775億美元的貨幣互換業務,較去年同期增加10%。

這些行為的邏輯一致:市場認為未來人民幣仍有貶值空間,因此選擇延後兌換、持續持有美元,甚至借入人民幣以應急。這也使得中國央行維持匯率穩定的難度大幅上升。

人行政策:穩中求貶、引導資金外流

面對美元走弱與外部壓力升高,中國人民銀行的匯率政策持續釋出「不要升太快」的訊號。自5月以來,人行透過每日中間價設定,引導人民幣匯率維持相對疲弱,同時避免出現過度升值。

除了直接的匯率操作外,政策也透過引導資本流出來降低人民幣升值壓力。6月,中國當局批出新一輪共30.8億美元的QDII配額,允許境內機構投資海外資產。7月初,人民銀行也宣布擴大「債券通」南向通的參與範圍,納入券商、保險、基金等更多金融機構。這些措施被部分分析師視為創造「人民幣賣壓」的間接手段,以維持匯率在央行預期區間。

📌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一項允許中國境內機構在一定額度內投資海外市場的制度,是中國資本帳戶逐步開放的主要管道之一。
📌債券通:讓中國與香港的投資人可以互相買賣對方市場債券的跨境投資機制

升也不是、貶也不是:央行的兩難局面

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不代表風險解除。

事實上,中國央行正處於兩難之中:若人民幣升值過快,可能打擊出口產業,特別是在美國對中國高達55%關稅壓力下,維持價格競爭力成為出口企業的當務之急;但若貶值過快,則可能觸發企業與家庭的集體結匯或資本外逃,引發市場恐慌與金融不穩。

分析師認為,若人民幣出現劇烈波動,可能引發數十億美元資金的集中賣出或換匯,進一步加劇市場動盪。這種風險,使得人行更傾向於「穩定但略偏弱」的策略,以延續市場秩序。

結語:市場行為正在考驗政策底線

目前大多數機構對人民幣的預測區間集中在7至7.4之間,與目前走勢相符,顯示市場與政策間尚維持某種默契。

但這種「被穩定」的狀態,並非毫無風險。隨著8月12日中美貿易談判的期限臨近,一旦談判破局或政策預期改變,市場行為可能迅速轉向,導致政策效果失靈。

正因如此,外匯存款、貨幣互換與資本流動等指標,成為觀察市場信心與政策效果的重要風向。人民幣的穩定,不只是價格的穩定,更是對中國貨幣政策邊界的測試。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中國經濟
人民幣
外匯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