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衝突持續升溫、全球軍備競賽再起的背景下,以色列的國防科技產業正迅速崛起 — 由退役後備軍人帶動的創業者,正將實戰經驗轉化為創新動能,快速催生一波軍事科技新創潮,這些創新不僅滿足以軍需求,也成為歐洲各國擴軍計畫中的重要供應力量。
✦ 國防新創企業加速成長:創投資金湧入
自2023年10月爆發哈瑪斯突襲以來,大量以色列後備軍人回歸服役,這些人不少具備科技背景,在親身體驗戰場痛點後,回到民間選擇創業解決問題,帶來一波戰場導向的創業潮。
根據 Startup Nation Central 統計,截至2025年,以色列在國防、航太、國土安全領域的活躍新創公司已達 312 間,比2023年(295間)成長近 6%,顯示出戰後需求驅動的創業動能。
這波新創浪潮不僅反映在數量成長,也帶動整體軍工生態的轉型與加速,由後備軍人 Zach Bergerson 所創立的 SkyHoop,就是結合手機訊號技術與感測系統的無人機預警裝置,已在烏克蘭戰場部署並獲美國國防部青睞。
這場創業潮也吸引創投市場重心轉移,資金紛紛湧入以往被認為風險高的軍工產業,由女後備軍人 Lital Leshem 共同創立的 Protego Ventures,已在2024年募得 1 億美元,目標在年底前投資數家具戰場應用潛力的防禦新創。
這場由戰爭推動的科技轉型,也使創投圈重新評估國防科技的潛力,從資安、通訊、感測器到人工智慧,創業領域持續擴大。
✦ 歐洲軍備支出大幅提升,以色列出口創歷史新高
在俄烏戰爭持續與美國對北約盟國施壓下,歐洲國家大幅提升國防預算,北約各國平均軍費支出占GDP比重已明顯高於2014年水準,並於2025年峰會中設定2035年前達到GDP 5%支出目標。
事實上,歐洲各國軍費自冷戰後長期下滑,但近三年明顯反轉趨勢,包括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國的軍費支出預估已突破 GDP 4%,顯示出強烈的軍備升級意圖。
對以色列而言,這股擴軍潮正好帶來出口新機會,根據國防部統計,2024年以色列國防出口總額高達147.9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超過一半(54%)輸往歐洲市場,遠高於2023年的36%,在此波軍備更新潮中提供大量「即戰力」產品。
✦ 軍民融合擴大應用,無人系統與AI成主力
除了規模擴張,以色列國防新創的應用領域也朝多元化與雙重用途(dual-use)發展。根據 Startup Nation Central 資料,2025年最熱門的三大領域為:安全與監控整合、無人系統、 戰鬥裝備與系統。
其中不少新創採用「軍民共用」技術模式,不僅解決戰場問題,也能轉化為民間應用,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與政府採購:
- Xtend:從遊戲技術出發,開發人機協作無人機,應用於巡檢與作戰
- Exodigo:地下測繪技術用於發現地下威脅與民用基建
- Visual Layer:AI視覺辨識技術支援即時影像分析與戰場決策
這類「軍民整合」的科技應用,為國防產業創造更大的全球市場,也吸引更多民間投資者與政府採購計畫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