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進入「關稅警戒期」,馬士基 Maersk 示警:美國企業平均仍承擔21%關稅,供應鏈壓力恐再升溫

2025年07月03日 12: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7月3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4月宣布對幾乎所有主要貿易夥伴祭出新一波懲罰性關稅後,雖於一週後緊急暫停,市場才稍稍止穩。然而,這場關稅風暴並未真正遠離。

根據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 Maersk (MAERSKb-US)在7月2日最新釋出的市場報告,美國進口企業目前平均仍須承擔 21%的有效關稅,雖遠低於4月高峰時的 54%,卻仍明顯高於歷史水準,這代表全球貿易環境依舊處於高度不確定的「警戒狀態」。

📉 運價三週暴跌54%,備貨潮退場市場轉觀望

美中於5月中達成減稅協議後,企業紛紛搶在90天期限內完成出貨,掀起一波備貨潮,許多美國進口商為了避開潛在的高關稅風險,選擇在上半年提前拉貨,導致北美航線短期內貨櫃需求暴增,運價也隨之飆升。

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上海至美西的40呎貨櫃即期運價在6月6日衝上5,606美元,創下近年新高。

但這波高價並未持續太久,隨著航運公司迅速調整運力,包括調回原部署在歐洲線的船舶、中小航商也加入美西市場,供給端急遽增加,使運價在短短三週內急跌54%,至6月27日已回落至2,578美元。

但即使價格大幅回跌,市場上的裝載量卻沒有跟著回升,業界普遍認為,5月那波出貨熱潮已經把大部分需求提前用掉了,現在市場進入觀望和調整期。

⚠️ 傳統旺季提前結束?提前備貨潮恐已透支下半年需求

7到10月通常是美國零售業為年終購物旺季備貨的重點時段,不過今年的節奏顯然被打亂,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的「旺季」可能在6月就已經結束了,企業普遍選擇「時間換風險」,也就是趁政策變數還沒發酵前先把貨備好,這反映出他們對未來市場走勢仍缺乏信心。

目前美國正與十多個主要貿易夥伴進行關稅談判,7月9日是關鍵期限。若協商破局,不但可能讓進口成本與運費再度上揚,更可能迫使企業重新調整供應鏈配置。

馬士基指出,七到八月恐怕會是全球供應鏈最敏感、最關鍵的時刻之一,接下來關稅談判的結果,不僅將直接影響下半年企業的出貨節奏和備貨規劃,也會進一步牽動消費市場的信心與終端商品的價格走勢,讓原本就充滿變數的全球貿易前景更加難以預測。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航運
物流
關稅
產業
海運
運輸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