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洛杉磯港最新公布的數據,2025 年 7 月的貨櫃進口量達 54.4 萬個 20 呎標準貨櫃(TEU),年增 8%,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原本每年 8 到 10 月是美國零售業進口高峰的傳統時段,今年卻整整提早了一個月。
今年美國進口高峰之所以提前,主要來自於企業對美中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感到憂慮,川普政府近期一度恢復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達 145% 的關稅,雖然後續宣布延長 90 天的「關稅休兵期」,但多數進口商顯然已選擇提早應對,而非繼續觀望。
從 Walmart、Target 到 Home Depot,多家大型零售商紛紛將原本預計在第三季進行的採購作業,提前至第二季末完成,以降低潛在的成本風險。洛杉磯港執行長 Gene Seroka 也表示,許多進口商是為了避開潛在的關稅上調,才選擇提前進貨,並且不認為接下來還會有大量貨物湧入。
這一連串策略調整,實質上打亂了原本相對穩定的供應鏈節奏,物流、倉儲與航運等產業被迫提前動員,重新安排產能與資源;而下半年,隨著進口動能放緩,這些產業也將面臨另一波節奏轉折的考驗。
📉 備貨提前、需求後移:物流產能恐進入「空窗期」
零售商為因應潛在關稅風險,大幅提前聖誕節商品的進口時程,導致原本應落在第三季末的物流與倉儲旺季,被迫提前至第二季末至第三季初上演,當大量貨物在夏季就已完成入庫,下半年物流需求便可能出現一段真空期。
根據 Logistics Managers’ Index(LMI)數據,目前庫存成本仍高,反映企業手中仍握有大量庫存;但與此同時,運輸利用率已降至臨界點,顯示貨物流動開始趨緩,需求動能正在減弱。
此外,港口與周邊倉儲在短期內面臨高壓運作,由於貨櫃集中湧入,部分地區已出現倉儲飽和與貨櫃滯留現象,壓縮物流業者的作業效率與週轉空間。
這種前段爆量、後段放緩的供應鏈節奏錯位,將對下半年物流產業帶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