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從6月中旬以來,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一度讓中東局勢升溫,也讓荷姆茲海峽這條全球能源命脈陷入半停擺。這場短暫但劇烈的軍事緊張,不僅讓多艘油輪繞道或延後航程,也重創了原油、天然氣與石化產品等關鍵出口商品的運輸流量。
然而,當我們深入觀察近期數據與市場反應,已經可以看見「四個值得留意的復甦訊號」正在浮現,為中東供應鏈的修復提供了實質線索。
✳️ 訊號一:LNG 領先回溫,運輸信心率先回流
最先出現回溫跡象的是LNG(液化天然氣),根據Kpler資料,自從以伊雙方簽署停火協議後,通過荷姆茲海峽的LNG船舶數量明顯回升,顯示市場對該航道安全性的信心逐漸恢復。
由於LNG船隊對地緣風險向來反應靈敏,它的率先反彈通常被視為整體區域穩定的重要前兆。如果這波趨勢持續,也可能帶動其他能源品項逐步跟進,包括石化品與成品油。
✳️ 訊號二:中美政策鬆動,中國買盤重返伊朗油市
政治動態方面,也釋出了明顯訊號,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暗示,對中國進口伊朗原油持相對容忍立場,這讓原本觀望的中國地煉業者重新進場。
考量到伊朗原油相對布倫特原油有每桶3~6美元的價格優勢,目前中國從伊朗的進口量已從每日136萬桶回升,有望逼近選前的177萬桶水準。
換句話說,最多約有37萬桶/日的潛在增量,有機會在短期內回流市場,支撐中東原油出口的回彈。
✳️ 訊號三:價格曲線轉折,市場預期供應將回穩
價格面也傳遞出信心修復的跡象,儘管布倫特與WTI原油價格在停火後分別大跌11.8%與13.6%,但這反映的其實是風險溢價快速退場,而非實際需求崩潰。
更重要的是,原油期貨價格結構由現貨溢價(backwardation)轉為期貨貼水(contango),這代表市場普遍預期未來供應將趨於穩定;對交易者而言,這是一種押注「混亂已過」的表現,並進一步支撐買氣回升。
✳️ 訊號四:VLCC 航程恢復,油輪回歸海峽通行
在實體運輸層面,也開始看到實質行動,多艘先前選擇繞道或停泊觀望的VLCC(超大型油輪),自6月下旬起陸續恢復通過荷姆茲海峽的航程。
這說明保險市場與船東對該區域風險的評估正在調整中,物流脈動正逐漸回暖,雖然LPG、化工品與成品油流量仍在低檔震盪,但如果原油與LNG的穩定通行能持續,勢必會帶動整體出口鏈條的全面修復。
未來展望:供應鏈初步修復,市場靜待中東局勢明朗
截至6月25日,多數中東能源商品的出口流量依然低於正常水準,但從LNG先行回升、中美政策鬆動、市場結構反映供應回穩、到油輪活動恢復,這些訊號構成了一幅「信心重建」的初步圖景。
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仍未全然解除,但若未出現新一輪軍事升溫,中東出口鏈條的復甦可望於第三季逐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