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告集團WPP因重大客戶流失、整體經濟與產業不確定性升高,今日宣布調降全年營運展望,預估上半年淨銷售額將衰退最多4.5%,此消息使公司股價暴跌16%,來到444便士,創下16年新低。
作為全球第二大廣告集團,WPP旗下擁有奧美(Ogilvy)、VML以及在超過100個國家營運的WPP Media等多家知名代理商。然而,與法國競爭對手陽獅集團Publicis的差距持續擴大。Publicis已取代WPP成為全球最大廣告公司,雖然其股價今日也下跌2%,但跌幅明顯較小。
執行長坦言:客戶愈來愈謹慎
執行長Mark Read表示,廣告主對經濟及自身前景的觀望態度加劇,公司本身新業務拓展也不如預期。他指出:「部分原因在於WPP,我們新業務表現及時程並未達到目標;部分原因則是整體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
WPP今年5月將旗下媒體採購代理商GroupM重新命名為WPP Media,期望整合集團資源、以人工智慧強化業務。然而Read向分析師坦承,新策略雖已逐步落實,但短期內尚未帶來實質成效,且整併過程對業務產生一定干擾。
據他透露,WPP Media目前正在進行的提案案量僅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顯示新業務機會急遽減少。
接連失去大型品牌客戶
6月,WPP接連失去多家重量級客戶,包括將北美媒體採購業務轉向Publicis的可口可樂(Coca-Cola),以及整體業務移交Publicis的瑪氏公司(Mars Inc),還有派拉蒙(Paramount)。此連串打擊令外界對WPP未來充滿疑慮。
WPP創辦人、前執行長及股東Martin Sorrell受訪時直言:「6月究竟發生了什麼,導致如此嚴重的獲利預警?公司現在有一位即將離任的執行長,但接班人尚未到位。也許(董事長)Philip Jansen應該暫時接任執行長一職,直到找到適合的人選。」
後續恐迎更深層重組
摩根大通(JP Morgan)策略分析師在最新報告中指出,WPP一旦新執行長到任,可能面臨更深層次的重組,也存在持續流失客戶的風險。儘管如此,他們仍維持對WPP「中立」評等,但強調該公司已成潛在併購目標。
全年財測大幅下修
WPP最新預估,2025財政年度(Fiscal Year)全年淨銷售額(即有機營收減去轉嫁成本)將下滑3%至5%,營業利潤率將下跌50至175個基點。先前,公司預計淨銷售額僅會持平或下滑最多2%,且營業利潤率維持不變。
Read曾在6月宣布,他將於2025年底卸任,結束長達七年的執行長任期。期間,WPP股價已腰斬,反映該集團持續面對的挑戰與結構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