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6月PPI跌勢擴大、CPI微升難振消費,內外需求仍未見明顯改善

2025年07月09日 14: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二公布的最新數據,2025年6月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3.6%,不僅較5月的年減3.3%進一步惡化,也創下自2023年7月以來的最大跌幅。該數據遠低於路透調查預期的3.2%,顯示工業生產價格壓力加劇。

與此同時,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年增0.1%,扭轉了5月年減0.1%的頹勢,亦高於市場預估的持平結果。在月度變動方面,CPI較上月下降0.1%,符合預期,跌幅也較5月的0.2%縮小。

核心通膨方面,剔除食品與能源的CPI年增率升至0.7%,為過去14個月以來最高水平。

為何PPI跌幅擴大,CPI卻未同步反彈?

儘管消費者物價略有上升,但分析普遍認為這不代表需求實質回溫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師Dong Lijuan表示,「6月CPI之所以出現小幅上漲,主要是因為工業消費品價格有所回升。不過,對出口導向的產業而言,價格壓力依然存在。這是因為當前的全球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讓許多企業對未來出口前景感到保守,進一步影響整體物價表現。」

6月中國工廠活動已連續第三個月萎縮,儘管收縮速度略有放緩,但就業與新出口訂單仍顯疲軟,進一步突顯整體需求低迷。

需求疲軟,刺激政策是否勢在必行?

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Zichun Huang指出,由於出口減緩,加上財政刺激效應逐步消退,預計下半年需求將持續轉弱。他補充,當前CPI的變化部分來自「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效應」,但這種提振力道可能無法持續。

長期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加上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貿易戰與高關稅,進一步削弱中國的經濟復甦動能。企業為了促銷而持續降價,導致中國官方呼籲結束汽車產業價格戰。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與京東近月也加碼補貼,搶攻即時配送市場,顯示內需乏力仍待改善。

對於政策前景,IN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Lynn Song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加上通膨疲弱,為中國人民銀行後續降息提供空間。」他預期,「若經濟活動繼續放緩,下一次降息可能會落在今年第四季。」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中國經濟
通膨
CPI
PPI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