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歐洲央行(ECB)發表的最新戰略更新報告顯示,該行正準備面對未來五年更加動盪的經濟局勢。
報告指出,從地緣政治裂痕到人工智慧等結構性變化,這些因素對歐元區經濟帶來干擾,也可能迫使央行採取「果斷」行動,以維持通膨穩定。
此次戰略更新涵蓋自疫情以來的劇烈變化,從初期憂慮通膨過低,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生活成本危機,再到近期升溫的貿易戰。歐洲央行認為,這些動盪遠未結束。
為何需要果斷行動?
報告指出,未來的通膨環境將更加不確定、波動也可能變大,偏離2%目標的情況會更常見,幅度也可能更劇烈。
因此,歐洲央行強調,無論是通膨過高或過低,都會採取同樣果斷的政策因應。這其實是對2021至2022年經驗的一種修正,當時通膨急升,但央行反應偏慢,也因此遭到部分官員批評,認為對風險估計過於保守。
針對這點,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Lane說:「我們從過去學到的教訓是,一旦通膨開始升溫,就可能會迅速加速,所以必須果斷出手。」
央行內部檢討是否到位?
雖然部分歐洲央行管委會成員認為,應該對過去十年採取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進行更深入的反省,但這次的策略更新,對過去的檢討顯得較為保守。
正如ING集團總體經濟主管Carsten Brzeski所說:「這次聲明的語氣比較不像是在檢討過去,更像是在強調歐洲央行目前走在正確的路上。」
儘管如此,報告還是提到了2021至2022年間通膨飆升時,央行反應過慢的問題。當時,因為已承諾在購債期間維持超低利率,反而讓政策行動受限。對此,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Lane表示,未來如果再推出資產購買計畫,設計方式將會「有所不同」,並會事先進行完整的情境分析,避免重蹈覆轍。
量化寬鬆還會再來嗎?
近期,越來越多立場偏鷹派的歐洲央行官員指出,未來若要再啟動量化寬鬆(QE)或購債計畫,門檻勢必會拉高。他們的立場反映出一種更謹慎的態度,也說明央行對這類政策副作用的理解正在深化。
歐洲央行副總裁Luis de Guindos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提到,現在大家已經看得更清楚,QE雖有其短期效果,但同時也可能推高金融與房地產市場泡沫,更在利率上升後,導致央行與成員國央行出現鉅額損失。
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歐洲央行如何在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同時維持價格穩定與市場信心,仍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