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5年6月底,來自柏林的再生能源公司 Nextwind 宣布完成 14億歐元(約16億美元) 的債務融資,資金將用於擴建旗下德國陸域風電場。根據公司說法,這是德國有史以來由獨立風電公司主導的最大規模融資案。
這筆融資不僅由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荷蘭國際集團(ING Bank)與LBBW等大型銀行參與承銷,還包含未來五年若擴建進度符合目標,可望再追加13億歐元的額度,使總融資潛力上看27億歐元。
風場升級與資產化策略
Nextwind此次融資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推動旗下風場的升級與擴建。目前他們擁有 37座陸域風電場,預計在未來幾年進行大規模「升級再造」,也就是汰換舊有設備、導入更高效率的新型風機。這麼做除了提升每座風場的發電效能與可靠性,亦為後續綠能資產標的化與金融工具設計奠定基礎。
公司設定的擴建目標是至 2028年達成3GW 總裝置容量,規模大幅擴張的同時,也為後續資產管理與投資布局創造條件。Nextwind計畫將升級後的風電場,逐步轉型為具備穩定現金流的綠能投資標的,提供市場更多ESG導向的投資選擇。
透過這樣的策略,風電場不僅扮演基礎設施的角色,更成為具資產價值的能源商品。這不僅有助資金回收與再投資,也反映出歐洲風能產業正加速邁向「金融化」與「能源營運」結合的新模式。
政治風險之下,Nextwind 卻逆勢而行
且這筆創紀錄的融資並非出現在風平浪靜的環境下,反而是在充滿政治與政策不確定性的時刻:
-
美國因素:川普2025再度就任美國總統,強調不會在任內批准新建離岸風電項目,並公開表示「不准再蓋風機」,導致年初歐洲風電股價一度下跌。
-
德國國內壓力:極右派政黨AfD日益壯大,並強烈反對再生能源政策,成為德國風電業者潛在的政治挑戰。
儘管如此,Nextwind仍成功完成融資,顯示其商業模式與資本策略具備市場說服力,也反映出其對在地市場的高度掌握與靈活應對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Nextwind並非首次獲得大規模國際資金支持。早在 2023年,就已有美國私募基金 Sandbrook Capital 等機構投入 7.5億美元,顯示其具備跨國資本吸引力。
中型開發商的時代來了?
Nextwind的案例,透露出歐洲風電市場幾個值得關注的趨勢:
💨風電資產金融化持續深化
傳統的電廠開發商,開始轉型為「資產管理者」與「金融商品設計者」,將風電場升級為投資載體,進一步推動綠能資產在金融市場的活絡交易。
💨中型本土開發商更具韌性與靈活性
相較於近年面臨成本膨脹與專案延宕困境的跨國能源巨頭,Nextwind這類聚焦單一市場、專精陸域風場的本土業者,反而具備規模適中、執行力強、風險控制佳的特性,成為資本市場新寵。
💨風電政策與投資信心的脆弱連動性
美國政治風向也連帶影響歐洲風電公司股價,顯示風電產業正日益受全球政治波動影響,投資策略須更強調「地域分散」與「資產流動性」。
風電與資本的交匯點
Nextwind的融資行動雖來自單一企業,但所反映的,卻是一股更長遠的產業脈動。歐洲能源市場正逐步走向更高程度的資本介入與結構重組,而風電,尤其是陸域風電,正成為這場轉型中技術、政策與金融三者交匯的試驗場。
在這樣的產業變局中,具備長線規劃、清晰策略與資金整合能力的開發商,將更有機會在新一輪能源布局中掌握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