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疲弱、盈餘下修,歐洲股市為何仍站上高點?

2025年07月11日 19: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歐洲股市上半年表現亮眼,STOXX 600 指數年內已上漲 8%,表現甚至超過 S&P 500,創下近 20 年來次佳的相對績效紀錄。

防禦型產業與科技股領軍反彈,資金明顯回流歐洲。然而,企業基本面卻未同步走強:第二季企業獲利預估出現 0.2% 的微幅衰退,明顯低於上一季的 2.2% 成長。當股價創高、獲利卻同步下滑,這場由資金驅動的行情究竟有多穩固?

圖片來源:S&P Global

盈餘預期連55週下修,基本面出現隱憂

根據 LSEG I/B/E/S 數據,STOXX 600 成分企業第二季獲利預估為年減 0.2%,為近年少見的負成長。更值得關注的是,分析師已連續 55 週下修 2025 年度的企業盈餘預測,目前全年僅預期成長 3%,大幅低於年初時的 8%。

BNP Paribas 的首席股票策略師 Dennis Jose 指出,目前絕大多數產業與地區出現的都是下修而非上修,這不僅反映出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也暴露出企業本身對未來難以給出具體預期。

投資人為什麼仍買單?三個市場邏輯

儘管基本面承壓,STOXX 600 仍維持在高點附近。背後的市場邏輯有三:

1️⃣指引比實際數字更受重視。由於去年以來,許多企業選擇撤回財測,讓市場缺乏清晰參考。Barclays 分析指出,企業指引情緒已降至 COVID 疫情以來最低點,這讓任何正向指引都可能成為股價的催化劑。

2️⃣預期下修反而降低了「超預期」的門檻。根據 Deutsche Bank 的觀察,當投資人進場部位相對偏輕時,股價對好消息的反應會更為敏感。策略長 Binky Chadha 表示:「這次倉位略低於中性水準,有助於推動另一波反彈。」

3️⃣估值雖高,仍未達美股水準。STOXX 600 目前的本益比為 14.2 倍,雖接近三年來高點,但相較於 S&P 500 的 21.9 倍仍具吸引力,對於部分資金來說,是合理的再配置選擇。

除了估值與預期的操作空間,資金面也對歐洲股市構成支撐。來自美國的資金流入明顯增加,對歐洲股市形成推力。其中,防禦型產業如德國軍工企業 Rheinmetall,及科技領域代表如 SAP,都是帶動反彈的重要角色。歐洲銀行股也重新逼近 2008 年前水準,成為另一吸引力來源。

這是強勢還是脆弱的樂觀?

在貿易政策反覆、企業信心低迷的當下,歐股能夠維持高估值反映出市場對資產配置的現實考量。但在第二季財報季即將展開之際,真正的考驗才正開始。這場「盈餘下修下的牛市」究竟能否持續,將取決於企業是否能說出投資人想聽的故事——即便不是用業績,而是用展望。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歐股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