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在七月初強勢升破1.18美元,創下近四年新高,引發市場對歐洲央行(ECB)政策走向的諸多猜測。
然而,歐元自高點小幅回落約1.5%,加上美國貿易政策依然撲朔迷離,ECB 本週有更充分理由維持利率不變,延續觀望策略。但這場暫時的平靜,是否預示一場更大政策調整的前兆?
歐洲央行此刻所面對的挑戰,遠不僅是通膨壓力或經濟放緩那麼單純。
當歐元升值與潛在美國關稅齊頭並進時,貨幣政策陷入了一場難以調和的平衡遊戲。進一步寬鬆可能強化升值預期,壓抑通膨與進口成本,卻也可能加劇輸出壓力;反之,若選擇按兵不動,則需承擔貿易與企業信心雙重風險。
匯率升值,政策立場分歧浮現
今年歐元對美元升幅一度達到15%,原本被部分ECB高層視為歐元國際化的表現,甚至是全球投資資金從美國資產流向歐洲的象徵。然而,這股升勢隨時間推進,逐漸引起政策制定者的疑慮。特別是在出口企業面臨匯率負擔與美國潛在貿易懲罰的雙重壓力下,歐洲央行內部也出現鴿鷹分歧。
副總裁 Luis de Guindos 曾在葡萄牙辛特拉舉行的ECB年會上表示,歐元升至1.20美元仍屬可容忍範圍,但「超過這個水準,情況就會複雜得多。」來自拉脫維亞的央行總裁 Martins Kazaks 更直言,若歐元升值超過10%,再加上10%的美國關稅,將足以影響歐元區出口動態。
貨幣政策暫停,是等待還是猶豫?
雖然歐元自高點小幅回落,使得ECB得以在本週會議上維持現狀不動如山,但市場依然高度關注秋季是否會迎來新一輪寬鬆循環。尤其在歐元升值已被視為抑制進口通膨的手段之一,鴿派成員將此視為續降利率的輔助條件。
德意志銀行預估本輪終點利率可能落在1.5%,但同時指出ECB內部或許比市場想像中更加謹慎。首席經濟學家 Mark Wall 指出,ECB會將匯率升值的來源區分為「外生衝擊」(如美元走弱或政策不確定性)與「經濟強勁導致的內生升值」,而前者在當前經濟情境下,可能反而支持進一步寬鬆政策。
美元反彈與關稅風險交織的複雜局
美元近期走勢回穩,也讓美歐利差與匯率的聯動關係重新建立。年初美國政策混亂與機構信任下滑造成美元貶值,使歐元被動升值。但如今隨著市場對美國政策預期修正、利差重新擴大,歐元升值動能或將放緩。然而,若美國自八月起真的針對歐洲商品施加高達30%的廣泛關稅,歐洲央行勢必面臨更高政策壓力。
在這種背景下,ECB對匯率的敏感度無疑提高。任何再度出現的歐元強勢波段,若與新一輪貿易壓力同時發生,極可能迫使ECB於九月再次採取行動。市場目前也已預期,本輪循環至少還有一次降息機會。
政策時間管理的考驗
ECB目前或許得以享受短暫的夏季平靜,但真正的挑戰將出現在秋季。屆時不僅德國將啟動重大財政支出計畫,全球貿易局勢也可能進一步惡化。面對匯率升值的痛點、出口競爭力的下滑,以及內部通膨與成長前景的矛盾,歐洲央行勢必得進一步調整其「政策時序」。
如德意志銀行所言,並非所有的匯率升值都一樣。當貨幣政策成為因應地緣政治與金融動盪的第一道防線,ECB能否在經濟轉折點上精準掌握節奏,將是今年下半年歐洲金融市場的關鍵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