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
美國經濟即使面臨高利率、貿易戰與通膨,仍未陷入衰退,關鍵在於穩定的就業市場。
-
低裁員與「留才現象」讓消費動能得以維持,形成支撐景氣的良性循環。
-
然而,職缺緊縮與續領失業金人數上升顯示勞動市場內部出現冷熱不均。
-
Moody's預測基準情境下美國將避開衰退,但若貿易與通膨情勢惡化,經濟風險將大幅升高。
根據 Moody’s Analytics 在2025年6月的最新預測,美國全年實質GDP預估為1.5%,比先前預期略高,但仍屬於「低於長期趨勢」(通常為2%至2.5%)的水準。這種成長型態被形容為「弱擴張」,其特徵是經濟雖未陷入衰退,但缺乏強力動能。
能維持增長的主因被認為是來自穩健的消費與高就業水準,整體而言,美國經濟展望為「溫和擴張」。
勞動市場成為經濟「不墜」關鍵
即使面對高利率與通膨壓力,美國6月失業率維持在4.1%,僅略高於疫情前的歷史低點4.0%。這反映出企業普遍不願裁員,一方面是擔心未來補人困難,另一方面也因目前消費動能尚在,無需過度調整人力規模。此外,美國長期面臨勞動力供應不足,尤其是移民政策收緊後,企業更傾向「囤人」以備景氣回升。這樣的「勞動市場僵固性」雖降低經濟波動性,但也可能限制未來成長潛能。
因為細部結構顯示出冷熱不均的跡象。續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已升至四年來新高,且平均停留時間拉長,顯示失業者重返職場的難度上升。這反映出雇主雖暫未大規模裁員,卻也對新聘持保守態度,使得有工作者持續支撐消費,但求職者卻面臨工作機會減少的現實。
消費支出穩定,提前購買行為浮現
美國消費支出數據在6月出現顯著反彈,主因之一是消費者對未來物價上升的預期,導致「提前消費」現象。
根據市場共識,零售數據受到高關稅與通膨預期推動,特別是在汽車、家電與個人照護產品等非必需品領域。這代表短期內需強勁,但也可能拉低未來幾季的需求表現。此外,由於物價普遍上升,即使實質消費成長有限,名目銷售額仍可見增長,這對企業營收與股價評價具有支撐作用。
長期風險與監控指標
總而言之,美國經濟現正處於「無法強勁增長,但也沒有立即衰退風險」的局面,也就是Moody’s Analytics所描述的「弱擴張」(soft expansion)情境。
儘管目前美國經濟維持相對穩定,但中期仍存在幾項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
首先,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高,若貿易戰升級,恐將抑制企業投資意願,並干擾跨國供應鏈佈局。其次,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走向仍具變數。雖然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底開始降息,但若通膨壓力持續升溫,反而可能重新點燃升息預期,進一步衝擊市場情緒。最後,家庭債務水準與消費者信心亦需關注,若就業市場出現反轉,將迅速影響內需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