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對經濟復甦構成不小壓力。儘管政策端頻頻出手救市,房價仍未止跌,顯示需求疲弱與信心不足的結構性問題尚未解決。
房地產需求難振,經濟復甦壓力加劇?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新建住宅價格在6月出現明顯下滑,月減0.3%,為近八個月來最大降幅。這項跌幅延續自2023年5月以來的疲弱趨勢,當時價格月減0.2%。若與去年同期相比,6月新屋價格年減幅達3.2%,略低於5月的3.5%。
這顯示,儘管政策面持續推出各項刺激措施,仍難以有效提振市場需求,讓中國房市持續成為經濟成長的拖累。
房市復甦乏力,衝擊經濟成長目標
房地產曾佔中國經濟活動約四分之一的比重,但自約四年前陷入危機以來,至今尚未全面復甦。這對官方希望實現「約5%」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目標造成挑戰,尤其在工廠出廠價格持續下跌、消費需求疲弱及中美地緣政治緊張情勢持續下,難度更高。
中國房市的傳統購屋旺季為每年3至4月,而隨後進入淡季,使市場結構性問題更加凸顯。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Zhang Dawei指出,房價波動背後反映出政策效果有限、需求變動劇烈、區域發展不均及市場信心不足等多重問題。他強調:「當前急需進一步的支持性措施。」
中古屋價格同樣持續下滑,顯示全國各級城市均面臨下行壓力。
房市投資與新開工建案雙雙萎縮
根據週二公布的另一份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年減11.2%,較5月進一步惡化;同期以建築面積計算的銷售下降3.5%;新開工面積更較去年同期大減20%。
經濟學人智庫資深經濟學家Xu Tianchen指出:「政策預料將持續聚焦於刺激需求,例如放寬購屋限制、減少交易稅費等措施。」
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冷淡。週二中午,香港恒生中國內地地產指數下跌約1.8%,中國滬深300地產指數也下跌約2%。
政策支撐有限,市場仍面臨分化
目前中國官方的支持措施包括:允許負債累累的開發商將庫存住宅與未開發土地出售給地方政府、推動城中村改造,以及下調房貸利率與頭期款要求,以期刺激購買意願。同時,各地也陸續放寬購屋限制,並簡化公積金貸款規定。
中國國務院在6月13日會議中宣布,將針對全國土地開發與在建項目進行全面調查,以提高政策執行效能。
但市場壓力仍大。例如,國有開發商中國萬科預期,今年上半年淨虧損可能擴大至最多人民幣120億元,主因為結算項目驟減、利潤率偏低與額外提列準備金等因素。
摩根大通在週一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在房市探底過程中,我們預期市場將持續呈現分化,包括一線與低線城市、高端與平價住宅,以及國營與民營企業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