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全球製造業PMI走勢分析:美歐亞景氣分歧加劇,各國工廠面對關稅挑戰

2025年07月02日 16: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7月2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全球製造業景氣持續受美國潛在關稅政策陰霾籠罩,不過,根據週二公布的多項調查顯示,儘管面臨不確定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工廠活動仍展現韌性,甚至有轉強跡象。

製造業現況總覽:美歐亞三地景氣分歧加劇

🚩美國

6月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處於收縮區間。根據供應管理協會(ISM)數據,PMI指數略升至49.0,但仍低於50的榮枯線,反映經濟基本面持續承壓。

新訂單指標連續五個月下滑,工廠就業人數進一步減少,投入成本亦出現上揚。在住房市場與消費支出疲弱的背景下,這些數據揭示第二季美國經濟動能正在放緩,即便進口下滑帶動貿易赤字改善,GDP可能暫時反彈。

🚩歐洲

6月歐元區製造業PMI小幅上升至49.5,為2022年8月以來最高水準,然而整體仍未跨越榮枯線

從各國數據看,區域內表現極不均衡。愛爾蘭以53.7創下37個月新高,西班牙與荷蘭亦站穩擴張區間,反映部分國家可能正釋放先前延後的內需與投資動能。

德國PMI雖回升至近三年高點,但仍未脫離收縮;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等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狀況則持續惡化,突顯區域內經濟恢復速度出現明顯分歧。

🚩亞洲

中國官方PMI顯示連續第三個月萎縮,但民間財新調查卻報出50.4的回升數據,略高於榮枯線。分析認為這種矛盾可能反映不同規模企業間的表現分化,尤其中小型企業活動出現短暫回升,但整體新訂單依然疲軟。

日本PMI亦於6月回升至50.1,為13個月來首次進入擴張,然而新增訂單下滑仍顯示對美關稅的憂慮未退。

韓國製造業活動雖然連續第五個月萎縮,但收縮幅度明顯減輕,主因是6月總統補選結束,使得政治不確定性得以解除。至於印度,則成為亞洲最大亮點,6月PMI飆升至14個月來高點,主要受益於出口訂單激增與企業積極招聘。

關稅壓力下的製造業風險再評估

當前全球製造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已經不只是來自經濟基本面的起伏,更與地緣政治和貿易政策密切相關。

美國川普政府設定了7月9日為關鍵談判期限,若各國未能在此之前與美方達成協議,將面臨進口關稅進一步調升的壓力。這使得中國、日本、韓國和歐盟等主要出口導向經濟體,不得不加快談判腳步,爭取避免更嚴厲的貿易限制。

截至目前,中國仍持續磋商中;日本與韓國在汽車等重點項目上則尚未獲得任何讓步;而歐盟則預計本週展開新一輪談判。

這一連串的貿易談判不僅牽動企業對出口與供應鏈配置的規劃,也開始反映在各國央行的政策考量上。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在辛特拉的央行年會中指出,當前的全球環境與疫情時期相比已出現重大變化。不確定性升高,勢必讓通膨的走勢更加難以預測。這也意味著,不論是貨幣政策的調整節奏,或是企業對中長期風險的管理策略,靈活應對都將變得更加關鍵。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總經
全球
PMI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