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升溫:以舊換新帶動短期需求,消費熱潮能否轉化為成長動能?

2025年07月03日 09: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中國5月零售銷售成長6.4%,創下半年來最大增幅。但同一時間,工業生產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雙雙放緩,房市持續探底。

這種「內需熱、製造冷」的分裂現象,究竟代表經濟正在復甦,還是只是短期補貼刺激下的曇花一現?

節慶與補貼刺激短期消費

2025年5月,中國零售銷售年增6.4%,為2023年12月以來最高成長率,明顯優於4月的5.1%與市場預期的4.9%。此次上揚主因包括五一假期消費高峰,以及618購物季提前展開,加上政府推動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帶動家電與通訊產品銷售分別成長53%與33%。

但汽車市場反應相對疲弱,銷售金額僅增1.1%。部分品牌甚至掀起價格戰,顯示補貼政策對大型耐久財的效果逐漸減退。(見此報導

消費復甦是否能撐起整體經濟?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5月底,以舊換新政策帶動銷售額已突破人民幣1.1兆元。

然而資金消耗速度遠超預期,僅上半年就將用掉全年補貼額度的70%,618購物節前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已喊停相關措施。

分析師指出,若無補貼支撐,消費者熱情將迅速消退,「以舊換新」只是暫時手段,未解決中國家庭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感與結構性收入問題。且補貼反覆延長恐固化預期,最終難以改變真實消費行為。

雖然補貼確實推升了短期銷售金額,但整體經濟的結構性失衡並未改善,經濟內部的不均衡甚至更為明顯:

🔺固定資產投資年增僅3.7%

🔺工業生產成長從4月的6.1%降至5.8%

🔺房地產投資年減10.7%,新開工面積大減22.8%,房價下跌城市高達53個。

此外,儘管中美貿易局勢短期緩和,但出口仍持續疲弱。市場普遍認為,若中國要實現全年5%的經濟成長目標,單靠消費回暖恐難以支撐,仍需依賴財政支出、貨幣政策與外部風險管理等多重配套。

結論:短期反彈 vs. 長期轉型

中國當前的內需復甦,主要來自補貼與節慶拉動,屬於「短期熱點」,尚未形成全面性的景氣回升。家電等品類雖表現亮眼,但其他消費仍偏弱,製造與投資端也未同步改善。

真正的景氣轉折,需要看到生產端回補訂單、投資端重新啟動、信心端全面恢復。在此之前,消費復甦仍無法單槍匹馬扛起整體經濟。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中國經濟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