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川普貿易與移民政策逐漸發酵之際,企業開始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根據聯準會最新發布的「褐皮書」調查結果顯示,關稅措施推高成本、移民勞工短缺影響人力配置,加上政策不確定性延後了企業的招聘與投資決策,使得整體經濟前景轉趨謹慎。
企業反映成本上升,消費者物價將加速攀升?
根據聯準會週三公布的最新經濟報告「褐皮書」顯示,美國企業在6月至7月初期間回報,進口關稅導致價格上漲壓力加劇,而移民勞工流失則使企業營運困難加重,整體經濟活動雖有微幅成長,但前景普遍轉趨「中性至略偏悲觀」。
根據這份截至7月7日為止,來自聯準會轄下12個地區分行的企業調查與訪談結果指出:「各行各業普遍預期未來幾個月的成本壓力仍將居高不下,可能導致消費者物價最快在夏末開始迅速上升。」
關稅與人力短缺影響擴大,企業利潤面臨挑戰
各地聯準會分行均回報企業對貿易政策的反應,大多數企業已見或預期價格上揚,部分企業更表示業務活動出現放緩跡象。例如明尼亞波利斯聯準會指出,一家金屬加工公司雖表示目前業務量穩定,但「前方可能出現驟降的需求懸崖」,反映未來景氣恐急轉直下。
亞特蘭大聯準會則表示:「有些企業已提前調漲價格以因應關稅;另有企業則因政策不明朗,選擇暫緩調價以降低價格波動風險,這也壓縮了利潤空間。不少公司仍在消化關稅前庫存,因此延遲調整價格。」
移民政策加劇人力短缺,部分企業乾脆不開張
報告亦指出,就業機會略為成長,但在政策不確定情況下,許多企業選擇暫緩大規模增聘或裁員計畫。部分地區則因移民政策加嚴及遣返措施,導致人力短缺更為明顯。
聖路易聯準會表示:「一間建築公司反映,由於缺工,導致工程進度嚴重落後;一家園藝公司甚至無法完成超過一半的客戶訂單。」紐約聯準會也指出:「部分小型季節性企業因缺乏移工,決定今年不開業。」
儘管如此,絕大多數聯準會官員仍認為,勞動市場基本穩定,儘管最近持續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略有增加,新增就業放緩。他們認為,當前的高關稅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推升物價,若此時貿然降息,可能抵銷過去對抗通膨的成效。
通膨壓力是否會持續?聯準會秋季前將持續觀察
6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漲幅創下5個月來新高,主要受到進口商品如服裝、家具、玩具與運動用品價格上漲影響。不過,6月的批發物價表現則偏弱。經濟學家預測,聯準會偏好觀察的「扣除食品與能源後的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將持平於年增2.7%。
達拉斯聯準會總裁Lorie Logan認為,關稅對通膨的實際影響可能要到秋天才會更明朗。波士頓聯準會總裁Susan Collins則指出,最終關稅對物價的影響可能未如預期般劇烈。
聯準會自去年12月起將政策利率維持在4.25%至4.50%區間,目前市場普遍預期至少在9月前不會變動。LPL Financial首席經濟學家Jeffrey Roach指出:「整體商業活動雖略有提升,但前景偏向悲觀。我們需密切觀察企業利潤壓縮、財務壓力上升與房市疲軟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