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服務業回彈,但就業第三度收縮:經濟陰霾未散

2025年07月03日 22:12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TPG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服務業6月活動溫和回升,但就業指標再度下滑,突顯出在政策不確定性下,企業對擴張仍持觀望態度。

主要數據

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6月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5月的49.9上升至50.8,略高於市場預期(50.5)。該指數重返擴張區間(高於50即代表成長),反映訂單需求有所回暖。新訂單分項指數顯著回升至51.3,顯示部分客戶在先前觀望後重新下單。

然而,就業分項指數由50.7降至47.2,創今年以來第三度收縮。這與其他近期就業數據相符,都顯示勞動市場動能逐步疲軟。ISM指出,企業在填補空缺和創造新職位時,明顯提高了審核與評估標準,反映對未來需求的不確定性。

政策因素與企業觀望

企業信心受壓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對川普總統的貿易政策走向缺乏清晰預期。自美國與中國在春季達成90天暫停升高關稅的協議後,短期內通膨壓力略微緩解,但這一暫緩期即將於8月中到期。屆時若恢復高額關稅,將對企業進口成本造成新一波衝擊。

雖然目前部分廠商仍在消化先前囤積的庫存,對物價的即時推升效果有限,但多數經濟學者預期,進口成本的上升將在今夏逐步體現,進一步加劇通膨壓力。值得注意的是,儘管6月「價格支付」指數自68.7回落至67.5,仍維持在偏高水準,是2022年11月以來的高點區間,顯示企業原物料與服務輸入成本仍未明顯降溫。

結構性挑戰:企業「囤人」與增聘遲滯

當前勞動市場的一個特點是,儘管招聘活動趨緩,企業普遍選擇留住現有員工。這種「囤人」現象源於疫情期間嚴重缺工的經驗,讓雇主更傾向保守應對人事波動。然而,隨著需求疲軟及政策不確定性延續,若訂單持續遲滯,未來裁員壓力恐怕升高。

展望:滯脹風險與政策觀察

當前結構特徵(緩慢增長+高通膨)正逐步接近典型「滯脹」格局。若關稅全面恢復、進一步推高成本,可能削弱企業利潤與消費者實質購買力。

在貨幣政策面,聯準會6月維持基準利率在4.25%-4.50%不變。主席鮑威爾本周重申,將「觀察並進一步了解」關稅影響後,再考慮是否恢復降息。市場普遍預期最快可能在9月重啟寬鬆循環。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總經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