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溫之際,日本這個高度仰賴出口的經濟體正面臨新一波壓力。6月出口再度下滑,不僅反映出對美出口重挫的現實,也突顯美國關稅政策對日本製造業構成的沉重衝擊。
為何出口持續疲弱?美國關稅成主因
6月份,日本出口年減0.5%,這不僅是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也遠低於市場原本預期的0.5%成長。進口方面則略為增加0.2%,表現優於預期的1.6%下滑。整體來看,當月貿易順差為1,531億日圓(約10.3億美元),仍低於市場預估的3,539億日圓。
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大主因,是日本與美國未能在7月9日之前,也就是關稅暫停協議到期前,談妥新的貿易協議。由於日本把談判焦點放在取消汽車等25%既有產業關稅上,因此錯失了推進更全面協議的機會。眼下,美國已計畫自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
大和總研經濟學家Koki Akimoto指出:「一旦關稅正式上路,日本企業恐怕得把增加的成本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這將讓日本產品在當地市場的競爭力大打折扣。」
出口美國大減,汽車類重創
從數據來看,美國是受影響最劇烈的出口市場。6月對美出口年減幅達11.4%,是自2021年2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其中,汽車出口金額大減26.7%,汽車零件減少15.5%,藥品更大幅下滑40.9%。不過,汽車出口的數量反而小幅成長3.4%,顯示日本車廠目前是靠降價來吸收關稅成本,維持銷售量。
SMBC日興證券資深經濟學家Koya Miyamae分析:「目前日本車商靠壓縮利潤來維持產量,因此短期內關稅對生產影響不大。」
然而,經濟學家Akimoto也提醒,如果談判進度依然緩慢,加上日圓持續偏強,日本企業最終仍可能不得不調漲價格。
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總額達21兆日圓,其中汽車類產品就占了約28%。而今年6月的對美貿易順差也縮水22.9%,降至6,690億日圓(約45.1億美元)。
對中出口也下滑,國內需求疲弱未解
不僅對美出口下滑,日本對中國出口亦年減4.7%。面對國內消費不振、日本經濟第一季陷入萎縮的局面,加上生活成本上升,整體經濟壓力持續攀升。
分析師預期,關稅帶來的長期不確定性,將迫使日本銀行(BOJ)繼續聚焦經濟放緩風險,並暫緩升息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