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推動強硬貿易政策的背景下,關稅與通膨之間的關係再次成為經濟學界與政策圈的熱點爭論。儘管多數經濟學者警告關稅可能推升物價,川普政府內部卻堅稱這些憂慮被誇大,甚至認為主流經濟分析帶有政治偏見。
為什麼川普政府認為經濟學者「通通都搞錯了」?
根據財政部長顧問Joseph Lavorgna表示,川普政府認為外界對於關稅導致物價上漲的擔憂過度誇大。他指出,雖然有許多經濟學者將近期的消費者物價上漲歸因於川普政府的進口關稅,但整體數據卻未顯示出明顯通膨的趨勢。
Lavorgna認為幾乎所有經濟學者都搞錯了,並強調主流經濟界的分析可能受到政治立場影響。他解釋,通膨應是價格持續上升的現象,而非一次性的價格調整。即使關稅產生了負面影響也僅是一次性的價格調整。
關稅會引發長期通膨嗎?分歧聲浪浮現
這場關於通膨的辯論,與疫情後聯準會誤判通膨為短暫現象的爭議頗為相似。如今,部分政府官員與聯準會官員認為關稅帶來的影響將是短期的,但仍有許多經濟學者和市場參與者擔心此類非傳統政策恐導致經濟放緩甚至通膨升溫。
哈佛大學教授Alberto Cavallo指出,即使企業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方式是「逐步進行」,這種遞延效應仍可能「持續推高通膨壓力」。
許多專家強調,關於通膨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包括最終關稅措施的規模、價格是否會外溢至其他產業,甚至是否會影響通膨預期。
聯準會意見分歧:該降息還是再觀察?
聯準會內部對關稅對通膨的影響產生明顯分歧。支持降息的聯準會理事Chris Waller認為關稅對物價的影響有限,並擔憂經濟與私人部門聘僱正在趨緩;相對地,紐約聯準銀行總裁John Williams則表達謹慎態度,強調目前仍言之過早。
Macquarie Group外匯與利率策略師Thierry Wizman指出:「聯準會的官員發言顯示決策層面正產生裂痕」,若這種分歧持續,可能演變為「政治立場分野」,在平衡財政政策與物價穩定之間產生衝突。
他警告說:「這可能導致美國殖利率曲線變得更陡峭。」
誰的數據更準?官方研究結果互相牴觸
Cavallo的研究追蹤美國四家大型零售商的線上價格變化,截至7月14日,關稅雖引發「快速但幅度不大的價格變動」,且效果依商品來源國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聯準會經濟學者五月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進口商品在2月與3月已對消費價格造成影響。白宮的經濟顧問委員會則在本月初發表反駁意見,指出今年進口商品的價格其實下滑。
儘管如此,雙方研究都坦承數據存在限制,並無法全面描繪整體經濟現況。
政策方向未明:降息是否重蹈疫情後覆轍?
川普對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多所批評,呼籲降息3個百分點,進一步引發市場對聯準會獨立性的疑慮。一些經濟學者和投資人擔憂,在經濟尚未惡化之際過度寬鬆,可能重演疫情後大規模刺激政策引發的高通膨局面。
儘管政策分歧持續擴大,但對企業、消費者與金融市場而言,關稅與通膨的真實影響仍是目前最受矚目的不確定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