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輪市場風暴來襲!歐盟三箭制裁俄油:限價、禁轉口、封船舶,引爆全球油運洗牌戰!

2025年07月23日 11: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隨著2025年7月歐盟正式啟動第18輪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全球油輪市場再度迎來震撼調整,這波制裁涵蓋三大核心層面:

  • 原油出口限價下修並導入浮動機制
  • 禁止進口經第三國加工的俄羅斯原油製品
  • 新增制裁黑名單

這不只是針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打擊,同時也正在重塑歐洲、特別是希臘籍船舶在俄油市場的定位,對整個船舶市場來說,這不是單一政策的短期影響,而是一場逐步展開的結構性重組。

⛽ 油價限縮再進化,歐洲油輪恐將全面退出俄油航線

歐盟將現行60美元/桶的俄油價格上限調降至47.6美元,並自2025年9月3日起實施45天的過渡期,預定10月18日正式生效。

更重要的是,歐盟預告將於2026年導入「浮動限價機制」,鎖定未來價格將始終低於市場平均水準15%,實質迫使歐洲船東「永久性」退出俄油貿易。

從長期的趨勢來看,歐洲、特別是希臘船東,在俄羅斯原油貿易中的參與度其實早就開始下滑。從2023年的高峰期一路往下,不論是中型的 Aframax 還是大型的 Suezmax 油輪,進入俄油市場的次數都在逐步減少。

雖然2025年初曾有一波小幅反彈,但基本上是因為那段時間 Urals 原油價格跌破限價,讓一些「看行情吃飯」的歐洲船隊短暫回補,不過這類操作多半是套利心態,不具長期性。

以過去經驗來看,歐洲有一批所謂的「機會型船舶(discretionary tonnage)」,主要集中在希臘籍船東手上,這類船隊通常只會在價格有利、原油跌破限價時才短期進場承攬俄油運輸。

從下圖可知,今年3月 Urals 原油一度低於60美元門檻,就有超過20艘希臘油輪重返俄油市場;然而,現在隨著歐盟調降限價,甚至預告導入浮動上限,這些船隊幾乎沒有繼續參與的誘因。

換句話說,歐洲船隊正在加速退場,而俄油想要維持出口規模,只能轉而依賴那些長期操作於俄貿的「影子艦隊」,但這些灰色船舶本來就已經滿載,加上美方制裁愈趨嚴格,未來勢必承受更大運輸壓力與營運風險。

🚢 成品油轉口禁令2026上路,打擊印度洗油鏈條,LR 型清油輪獲利可期

過去印度透過進口俄原油再加工成成品油,銷往歐洲,靠著這種「合法轉口」模式賺得盆滿缽滿。

但歐盟將自2026年1月21日起,全面禁止進口來自第三國(如印度、土耳其)但源自俄原油的成品油,也就是說,即使油不是從俄國出來,只要原料是俄油,就一律拒收。

這項政策勢必重創印度每年超過 20 萬桶/日的這類「洗油」出口,特別是那些依賴 Suezmax 等原油油輪(俗稱髒油輪) 運輸的長途貨流。

不過,這也代表中東甚至美國的煉油商將接棒成為歐洲新買盤對象,而來自這些更遠地區的貨源,會帶來更高的「噸浬需求」,對於負責運輸這類貨品的 LR 型清油輪(像是 LR1、LR2)來說,反而是一大利多。

裕民(2606-TW)是台灣主要的國際航運公司之一,目前雖然以散裝航運為主力,但也與中航及台灣中油合資經營超大型原油輪(VLCC)與成品油輪(LR1)業務
若未來能進一步擴大在 LR1、LR2 等成品油輪的布局,裕民將有機會更直接受惠於全球成品油貿易路線重組所帶來的運價上漲與市場需求轉移。

⚠️ 新增船舶黑名單,OFAC 制裁才是殺手鐧

雖然這次歐盟又加碼 35 艘船進入黑名單,但實際上,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影響最大的其實是美國的OFAC制裁。

圖中顯示,被OFAC(美國財政部)制裁的船,噸浬需求顯著下滑;相較之下,被歐盟單邊制裁的船隻還能活躍運行,說明美元與金融手段才是真正的「殺手鐧」。

OFAC 透過美元清算、保險與國際銀行系統,直接切斷這些船的金融命脈;而歐盟沒有類似的強制力,因此成效有限。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俄羅斯
歐盟
原油
能源
歐洲
希臘
油價
運輸
禁令
印度
獲利
原料
政策
煉油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