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與Stellantis的日本汽車零組件供應商Marelli Holdings於2025年6月再度申請美國《破產法》第11章保護,由於Marelli的業務高度仰賴日產與Stellantis,兩大客戶近年銷售疲弱,直接導致公司獲利持續下滑。根據公開資訊,士林電機(1503-TW)亦為Marelli的供應商之一。
實際上,這已是Marelli三年內第二次破產。此次風波不僅暴露該公司轉型未能成功,更突顯日本汽車產業長年存在的「隱性企業集團(hidden keiretsu)」結構風險。
Marelli的轉型之路
Marelli的前身為Calsonic Kansei,原為日產集團內最大的零組件供應商,2017年由美國私募基金KKR收購後,形式上脫離了日產企業集團。2019年,KKR再將Calsonic Kansei與從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現為Stellantis)收購的義大利零件供應商Magneti Marelli合併,組成現今的Marelli Holdings,意圖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Mega Supplier」。
然而,雙方實質上的高度依賴關係從未真正中斷,即使資本關係已消失,Marelli仍是日產生產線上關鍵零件如駕駛艙模組的重要供應商,其供應線甚至設於日產工廠內部,顯示雙方業務綁定程度之高。
儘管日產高層在說明會中表示將協助Marelli維持穩定營運,但若該公司長期無法擺脫對單一車廠的依賴,未來不排除出現第三次危機。
Marelli近年積極推動新業務發展,惟受限於疫情後車市萎縮及人力不足,研發進度明顯延宕。市場人士指出,該公司在銷售團隊與產品線開發上皆面臨人手不足問題,無法在市場上有效爭取新客戶與議價空間。
Marelli專注於多類汽車零組件的設計與製造,產品涵蓋八大類,主要包括座艙模組與內裝系統、空調與熱管理系統、熱交換設備、車身電子、顯示與控制模組,以及電力電子與排氣系統,並提供車頭模組與原廠配件。核心產品如儀表板、壓縮機、冷凝器、自動駕駛控制模組、電池控制器及排氣催化裝置等,廣泛應用於汽車關鍵功能中。
日本汽車產業特性:原廠主導零件廠
目前全球汽車供應鏈壓力持續升高。根據帝國數據公司(Teikoku Databank)統計,2024財年(2024/4/1~2025/3/31)日本已有32家汽車零組件製造商破產,年增率達33%,為十年來新高,且已經是連續第三年上升。其中約八成為負債額低於5億日圓的小型企業。除半導體短缺與認證造假等結構性問題外,川普政府新一輪關稅與補貼政策轉變,也進一步衝擊產業信心。
分析認為,Marelli的困境並非單一個例,而是反映整個汽車零件供應鏈在「汽車原廠主導」的企業集團模式下逐漸失去彈性與競爭力。東海東京Intelligence Laboratory首席分析師杉浦誠司指出,「在這種依賴體系下,企業很難主動調整價格或擴展市場,久而久之將喪失獨立經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