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世界最大銅生產國智利,近日由國營機構智利銅委會(Cochilco)公布最新預測,將2026年平均銅價上調至每磅4.55美元,主因為全球市場需求持續成長,加上預期供應出現結構性短缺。
這項預估比Cochilco先前報告中的4.3美元預測值高出0.25美元;而對於2025年全年平均價格的預測,也由原本的4.3美元上調至4.45美元。
Cochilco在聲明中指出,全球銅市在2026年將面臨約165,000公噸的供應缺口。儘管銅礦供應年增率預計僅為1.4%,全球消費則將以2.1%的年增幅增長,疊加二次金屬來源(如廢銅)可用性降低,導致整體市場趨於緊張。
Cochilco執行副總裁Claudia Rodríguez表示:「2025年全球銅市將維持平衡,而2026年則預期出現輕微短缺。若考量廢銅供應下降的因素,將形成一個更為緊縮的市場結構,銅價也將持續呈現上行趨勢。」
在供給方面,Cochilco預估2026年全球銅礦產量將達到2,380萬公噸,較2025年成長約3.9%。主要來自於部分今年遭遇生產事故的礦場逐步恢復運作,包括印尼Grasberg、剛果(金)的Kamoa-Kakula,以及智利的El Teniente。此外,中國與剛果(金)部分新項目也將進入穩定生產階段。
需求方面,精煉銅全球消耗量預估將從2025年的2,760萬公噸成長至2026年的2,820萬公噸。中國將持續為主要需求增長來源,其次為印度及東南亞地區。
至於美國市場,Cochilco表示,美國銅需求增速將相對溫和,受制於貿易關稅與金融環境緊縮等因素。反觀歐洲則因能源轉型與電網建設等去碳化相關項目的推動,將帶動需求溫和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銅價已處於歷史高位。今年10月20日,銅價曾首度突破每磅5美元的關卡,顯示市場對於紅色金屬未來供需緊張的預期已逐漸反映在價格走勢上。
銅的長期供給吃緊
在全球電氣化浪潮之下,銅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預計將銅重新納入2025年關鍵礦產名單中,反映其在交通運輸、國防工業與電力基礎建設等領域的重要性。銅礦平均品位持續下降,使得每公噸產銅成本與環境影響雙雙上升。根據S&P Global統計,自1990年至2023年共發現239個主要銅礦床,但2014年後僅新增14個,且佔總發現量不到3.5%,顯示全球資源探勘進展遲緩。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與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預估,全球銅需求將於2050年前成長至37至50百萬公噸,遠超目前約24百萬公噸的年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