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受益於市場對非中國製鋰礦的偏好升溫,加上能源儲能市場因AI發展而快速擴張,鋰價近期展現強勁反彈力道,觸及每公斤 90 人民幣的高點。
隨著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建設加速,電力需求前所未見地高漲。由於傳統電網與發電廠的建置動輒耗時數年,無法滿足科技巨頭對於快速部署電力的渴望,電池儲能系統(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BESS)因具備僅需數個月即可完成部署的優勢,已悄然成為鋰消費成長最快的領域。
科技巨頭搶建「表後儲能」
為了繞過電網連接的漫長延遲,包括亞馬遜Amazon(AMZN-US)、蘋果Apple(AAPL-US)和Meta(META-US)等科技巨頭,正積極轉向「表後儲能」(Behind-the-meter)與離網方案。
全球最大的鋰生產商雅保公司Albemarle(ALB-US)執行長Kent Masters表示:「固定式能源儲能是今年的一大驚喜。」他指出,今年以來(Year to date)電網儲能容量大幅成長了 105%,主要動能來自中國與歐盟市場。
供給面:寧德時代停產助攻
除了需求面爆發,供給緊縮也支撐了價格。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CATL(300750-SZ)位於江西的鋰礦因許可證問題自8月起停工,影響全球約 3% 至 5% 的供應量。截至11月下旬,該礦場仍未復工,進一步鞏固了鋰價回升走勢。
電動車需求仍有主導力量
儘管儲能成長迅猛超乎市場預期,但電動車仍是鋰消費主力。到2030年,乘用插電式電動車的鋰消費量將達到 220萬公噸,同期能源儲能的全球鋰消費量將達到28萬公噸左右。因此,鋰價的長期價格走勢仍以電動車為主導力量。
智利鋰開發商 CleanTech Lithium 執行長 Ignacio Mehech 表示,全球鋰市場雖短期仍處於修正階段,但預期到 2030 年,鋰價將有望「穩定回升至」每噸 $20,000 美元以上,重回被視為健康合理的價格帶。
Mehech 強調,鋰價不太可能再度觸及 2022 年的歷史高點——當時鋰價一度飆破 每噸 $80,000 美元。然而,市場結構正在出現深度變化,新的需求來源正在推動下一輪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