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週一中國官方公告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第六個月維持基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不變,決策結果與市場預期一致。
中國一年期LPR維持在3.1%,五年期LPR則持穩於3.6%。根據路透社對31位市場參與者的調查,其中有27人(約佔87%)預測利率不變,顯示市場普遍認為中國仍處於觀望階段。
雖然市場預期中國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政策,但第一季經濟成長數據優於預期,使得立即啟動寬鬆政策的必要性略為趨緩。中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5.4%,為短期內提供了經濟穩定的信心支撐。
優勢背後仍藏風險:為何政策空間受限?
儘管經濟成長數據表現良好,中國仍面臨出口需求走緩與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雙重挑戰。美國近期實施更高關稅政策,成為中國經濟未來一大潛在風險。
此外,決策者對於人民幣貶值的憂慮,以及銀行獲利空間壓縮,也限制了中國人民銀行短期內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
有分析指出,目前的出口統計尚未全面反映美國加徵關稅的實質衝擊,因為許多工廠選擇提前出貨來避開新政策。因此,出口動能未來恐有下滑壓力,這可能促使中國當局重新思考是否需要實施針對性的扶持政策。
專家怎麼看中國後續政策?
ING經濟學家在報告中指出:「在七天期逆回購利率尚未調降之前,LPR通常不會率先單獨變動。目前低通膨與外部壓力確實支持進一步寬鬆的理據,但為穩定人民幣匯率,中國人民銀行或將等待美國聯準會先採取降息行動。」
ANZ資深中國策略師Xing Zhaopeng則表示:「LPR維持不變,反映決策者仍處於觀望階段。由於第一季經濟表現穩健,當局可能傾向優先對出口企業進行精準扶持,而非全面寬鬆。」
刺激政策仍可能上路,關鍵在外部變數?
儘管目前中國暫時按兵不動,但包括多家全球投資銀行在內的機構近期紛紛下調中國全年經濟成長預測,認為中國仍需透過更多貨幣與財政政策來維持成長動能。
若未來出口進一步轉弱,或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不排除中國推出新一輪刺激措施的可能性。
未來幾個月,全球市場將持續觀察中美貿易局勢的發展以及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動向,因為這些外部因素將是中國是否啟動刺激政策的關鍵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