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在面對美中貿易戰持續及經濟成長放緩的壓力下,人民銀行(PBOC)自去年10月以來首次下調基準貸款利率,同時多家國有大型銀行也調降存款利率,顯示官方正積極透過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內需與信貸成長。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告,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10個基點至3.0%,五年期LPR也下降至3.5%。一年期LPR為中國大多數新發放及現有貸款的基準,五年期LPR則影響房貸利率定價。
與此同時,中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等五大國有銀行也宣布調降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降幅為5至25個基點。
降息是否能刺激經濟?市場反應如何?
這些舉措是中國當局為了應對總體經濟壓力而採取的一部分政策組合,其中包括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與金融監管機構在中美本月初於日內瓦舉行貿易會談前所宣布的改革措施。
這次會談促成關稅暫停90天,雖然貿易談判仍存不確定性,但全球投行開始調高對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的預測。
根據三菱日聯銀行(MUFG Bank China)首席金融市場分析師Marco Sun的說法,這次降息的目的是「刺激信貸與消費」,未來幾個月若地緣政治風險未惡化,人民銀行將採取觀望態度。
儘管如此,那斯達克中國銀行指數上漲0.7%,表現優於上海綜合指數,顯示市場對降息措施有正面反應。
成長目標5%能否達成?學者怎麼說?
根據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Ting Lu指出:「若北京不推出更大規模的刺激方案,將難以實現5%左右的成長目標」。他強調,儘管中美貿易戰獲得短暫喘息,北京可能因此面臨較小壓力,不急於推動必要的刺激與改革。
近來經濟數據也顯示成長表現參差不齊。例如,中國4月新建住宅價格與上月持平,顯示房地產市場仍持續低迷,儘管政策制定者不斷嘗試穩定該產業;銀行新發放貸款亦大幅低於預期。
銀行獲利受壓,利差縮水怎麼辦?
中國銀行業的淨利差持續壓縮,成為當局政策考量的重要因素。
根據澳盛銀行(ANZ)資深中國策略師Xing Zhaopeng表示,這次的存款利率調降是「預防性措施」,其目的之一是「修復商業銀行的淨利差,為未來做好準備」,並預期在7月底前還可能再降一次利率。
穆迪分析師Nicholas Zhu指出,存款成本的下降有助於抵銷資產收益率下降的影響,因為銀行仍被期望支持實體經濟。今年第一季,中國五大銀行淨利差創下1.43%的歷史新低,部分銀行甚至出現獲利下滑現象。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分析師預測,2025年銀行淨利差將再下滑10至15個基點,主因在於銀行之間為吸引借貸需求低迷的消費者,競相提供低利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