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為因應未來銅需求大幅攀升、強化供應鏈自主性,印度政府近日公布一份產業政策文件,規劃透過鼓勵外資來印設置冶煉與精煉設施,同時由國營企業參與這些外資公司的海外礦業開發,形成雙向投資合作架構。
雖然印度全境估計擁有約 1,220 萬公噸銅礦資源,但可開採比例僅 18%,本土供應能力有限。考量到資源民族主義興起、地緣政治緊張、礦石品位下降與全球投資不足等長期風險,即使向澳洲、智利、秘魯與尚比亞等主要出口國採購,也難以保證未來原料穩定無虞。
進口風險浮現
印度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精煉銅進口國,2025 財年銅進口量年增 4%,達到 120 萬公噸。預估 2030 年需求將擴大至 300 萬~330 萬公噸,2047 年更將成長至 890 萬~980 萬公噸。與此同時,銅礦濃縮物的進口依賴度也將持續攀升,最終可能高達 91% 至 97%。
為降低風險,當局提出推動供應來源多元化,積極建立與海外礦商的合作關係、擴大海外資源佈局,確保中長期進口穩定。同時也將提供建廠資金補助、設備進口免關稅等誘因,鼓勵國內擴充冶煉與精煉產能,目標新增 400 萬~500 萬公噸的年產能,並不排除納入廢料回收設施等次級資源開發。
強化資源掌控力
合作對象方面,印度已將智利國營礦業公司 Codelco 與澳洲礦業巨頭 BHP 納入潛在推動名單,期望促成兩大礦商在印度設廠與發展下游加工業務。市場早前傳出的洽談消息,現已獲官方印證。
除企業合作外,印度亦計畫在與智利、秘魯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加入銅產業相關條款,以換取穩定供應配額。近期,印尼與巴拿馬等出口國相繼收緊銅礦出口,加劇全球競購壓力,讓印度更積極尋求長期原料保障機制。
配合銅產業策略升級,印度政府同步釋出鋁產業規劃,預估 2030 財年鋁需求將達 850 萬公噸,顯示整體有色金屬政策正加速轉向資源主導與加工落地並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