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5月工業訂單意外急劇下滑,顯示出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在經歷短暫回暖後,復甦勢頭再度受挫。根據德國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5月工業訂單月增率為-1.4%,不僅結束了先前數月的溫和成長,也遠低於路透調查經濟學家預測的-0.1%。
本次訂單下滑的主要拖累來自電腦、電子與光學產品領域,該部門訂單月減率高達-17.7%,主要因4月曾出現多筆大額採購訂單後基期墊高。同時,電氣設備與基礎金屬製造訂單也同步減少,凸顯工業需求面在第二季初表現疲軟。若排除波動性較高的大額訂單,5月整體訂單月增率更惡化至-3.1%。
就訂單來源來看,國外市場展現韌性,5月國外訂單月增率達+2.9%,其中來自非歐元區的訂單強勁成長+9.0%,部分抵銷歐元區內部需求月減率-6.5%的壓力。不過,國內需求明顯轉弱,國內訂單月增率重挫至-7.8%,為近期最大跌幅之一。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Cyrus de la Rubia指出,若歐元持續升值,將進一步侵蝕德國出口競爭力,未來來自非歐元區的訂單增勢可能放緩。他同時強調,德國政府近期批准稅收減免計畫,期望藉由投資刺激措施,扭轉連續兩年經濟萎縮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4月訂單經修正後由先前公布的+0.6%上調至+1.6%,部分緩解5月數據的悲觀解讀。然而,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Claus Vistesen提醒,第一季末的生產動能在第二季前兩個月幾乎已被完全抵消,短線內工業部門仍面臨挑戰。
Commerzbank高級經濟學家Ralph Solveen則表示,若6月訂單出現明顯回升(Ifo企業景氣指數近期已有小幅改善),短期前景可能稍有轉機,但即便如此,整體工業活動的復甦恐怕依舊偏向溫和,難以期待強勁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