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服務業小幅擴張,但物價壓力浮現:4月ISM非製造業PMI升至51.6,反映美國服務業仍有擴張動能,但「價格支付指數」創下2023年1月以來新高,顯示通膨壓力回溫。
•關稅與聯邦預算削減成主要不確定性來源:業者憂心川普政府的新一輪高額關稅與大幅削減聯邦支出政策,已開始對服務業活動與供應鏈造成干擾。
•聯準會路徑分歧,市場看法落差大:預測年底前利率的專家看法分歧高達125個基點,反映通膨、成長與政策前景高度不確定。
👉 本日總經趨勢顯示:通膨壓力升溫、政策不確定性加劇,聯準會決策方向尚未明朗。價格指數飆高顯示輸入型通膨回歸,關稅與財政緊縮已干擾企業經營,市場與決策者對利率展望出現明顯落差,經濟走勢充滿變數。
美國服務業概況:擴張速度溫和,通膨壓力再現
根據ISM最新調查,美國服務業PMI自3月的50.8升至4月的51.6,表明擴張動能仍在,部分來自企業提前備貨以因應即將生效的進口關稅。新訂單指數也同步上升,從50.4升至52.3,顯示短期需求尚可。
但企業對於川普政府「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及「深度削減聯邦支出」表達高度不確定性。例如教育、農業、公部門與醫療服務等業者指出,資金來源與進口成本問題正開始對營運造成壓力。
此外,供應鏈瓶頸再次浮現,供應商交貨指數升至51.3,反映部分產品交期拉長。
需要注意的是「價格支付指數」從3月的60.9跳升至65.1,創下2023年1月以來新高,17個服務業中有16個回報成本上升,代表通膨壓力再度抬頭。
利率預期錯綜:市場與Fed看法拉鋸
儘管市場押注今年將降息三到四次(約85個基點),但彭博與路透調查顯示,受訪專家中有20%認為今年完全不會降息,整體預測分歧高達125個基點。主要分歧來自於如何評估關稅與通膨的長期影響。
摩根士丹利預期Fed今年將完全不動作,認為高關稅恐同時推升物價與失業率,導致Fed更傾向優先穩定物價。
另一位觀察員Tim Duy則指出,市場押注6月會議有40%機率降息,不是因為真的「普遍認為」6月該降息,而是因為市場「對衰退風險感到不安」,所以押注一種「萬一真的突然出事、Fed必須緊急降息」的情境。
此外,川普近日再度施壓Fed主席鮑威爾,稱其應「理解利率比他還清楚」,財政部長亦指出債市訊號支持降息。但分析人士指出,為維持獨立性與信譽,Fed可能更傾向展現「不受政治干擾」的鷹派姿態。
結論與趨勢研判
美國服務業雖維持擴張,但成長動能有限,加上價格上漲與供應瓶頸浮現,市場對通膨再起的憂慮升溫。在政策層面,川普政府的高關稅與財政緊縮已開始實質影響企業信心與投資判斷,進一步壓抑經濟預期。
面對複雜變局,聯準會可能持續維持觀望態度,短期內不急於表態,等待更多數據確認走勢。展望未來,經濟前景將取決於三個關鍵:通膨是否持續升溫、內需能否接棒支撐動能、政策方向能否脫離政治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