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製造業PMI再陷收縮,提前出貨效應消退,經濟成長目標面臨挑戰

2025年04月30日 12: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5年4月3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週三公布的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4月製造業活動意外陷入萎縮,再度點燃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疑慮。

正當中國努力從疫情與房市低迷中恢復動能之際,來自美國總統川普最新一輪高額關稅的打擊,無疑為中國經濟復甦之路增添新的變數。

製造業為何再次陷入萎縮?

根據週三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0,明顯低於3月的50.5。

由於PMI數值低於50即表示景氣呈現收縮,這項結果顯示中國工廠活動比預期更快地萎縮,並重新引發市場對進一步刺激措施的呼聲。

本次製造業指數下跌,主要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針對中國祭出的145%高額進口關稅衝擊。

為了趕在關稅上路前出貨,中國出口商之前採取提前出貨,使3月出口衝上五個月來的新高。不過關稅正式實施後,這種「搶先出貨」的熱潮告一段落,導致出口動能消失。

非製造業是否能提供支撐?

與此同時,反映服務業與建築業活動的非製造業PMI也從3月的50.8下滑至4月的50.4,儘管仍處於擴張區間,但顯示經濟動能也有所放緩

這些數據凸顯中國總體經濟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家庭收入成長疲弱、房地產危機持續以及外部貿易壓力上升。

因此,多數分析師預期北京將在未來數月內推出更多貨幣與財政刺激措施,以穩住成長並減緩美國關稅所帶來的衝擊。

政策應對會有什麼新方向?

根據週一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的說法,當局將在第二季推出符合當前經濟形勢的新政策。這一發言呼應了上週五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承諾,即支持受關稅影響最嚴重的企業與勞工。

儘管外界普遍認為美中貿易衝突若持續升級,將對中國經濟成長形成重大拖累,中方仍拒絕與美方談判解除關稅,而是選擇加速推出刺激政策,以試圖承擔「失去最大出口市場」的短期痛苦。

雖然中國政府設定2025年經濟成長目標為約5%,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高盛與瑞銀等機構的最新預測,在美國關稅政策壓力下,他們均下調了中國2025年及2026年的經濟成長預估,並不認為能實現官方目標。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中國經濟
PMI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