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馬來西亞口頭減煤、實際增煤:資料中心推升電力需求,燃煤發電年增逾16%

2025年07月19日 0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減碳承諾持續升溫的背景下,馬來西亞卻出現了看似矛盾的現象:政府對外承諾要減少燃煤發電、增加天然氣與再生能源佔比,實際上卻大幅提高燃煤發電量,進口煤炭更創下歷史新高。

這背後反映的,是一場典型的新興市場能源困境: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拔河戰。

資料中心推升用電需求,短期靠煤撐場

這波燃煤電力反彈的主因,來自於資料中心的快速設立,尤其是在半島馬來西亞地區(佔全國電力需求八成)。隨著AI運算與雲端伺服器需求激增,用電量不斷上揚。為了滿足這些高耗能基礎設施所需的穩定電力,馬來西亞選擇快速啟用現有燃煤電廠來應對。( 見此報導 )

根據馬國電網營運單位 GSO 的數據,2025年5月至6月,半島地區燃煤電力年增近9%,是整體電力需求增幅的三倍。到了7月上半月,燃煤電力更進一步年增16.8%,遠超5.2%的整體用電成長幅度。

同一時間,天然氣發電連續十個月衰退,7月前半月降幅達15.3%

為什麼不是用天然氣?低煤價與政策限制成關鍵

馬來西亞作為全球第五大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理應能以氣電為主,但實際情況卻不然。

主要原因在於「成本差異與電價制度」。馬國政府對民生電價設有上限,讓電力業者無法隨成本調整售價。在國際煤價大幅下跌的情況下,使用天然氣發電反而變得吃虧,於是燃煤電廠成為主要選擇。

馬來西亞2025年上半年進口了2,090萬公噸煤炭,創下歷史新高。這顯示政府選擇在「短期電力穩定」與「長期能源轉型」之間,先保住前者。

長期策略仍指向減煤,但目標恐延後實現

儘管短期大幅依賴煤電,馬來西亞政府仍堅持推動能源結構改革。根據國家規劃,到2030年以前將天然氣發電裝置容量提升50%,同時讓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翻倍,以期逐步減少對煤電的依賴。

不過根據能源顧問機構的分析,要讓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白天發電量足夠高,迫使煤電讓路」的情況,在馬來西亞至少要到2030年代才可能普遍出現。這是因為馬國電網結構尚不具備大規模接納間歇性綠能的條件。

也因此,煤電在未來數年內仍將是馬國電力系統的基礎,除非綠能發展與電網升級速度超出預期。

電力政策兩難:供電壓力下的能源選擇

馬來西亞這次的能源走勢,其實反映了許多新興市場都面臨的同一難題:

經濟成長與數位基礎設施擴張推升用電量;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與內部電價干預導致市場失靈;減碳承諾與供電穩定之間的取捨壓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資料中心的電力佔比將從現在的2%,在未來幾年飆升至52%,這等於為馬來西亞的電力系統帶來一場結構性洗牌。未來若無法大幅擴建氣電與再生能源設施,恐將加重煤電依賴。

結語:能源轉型的真實樣貌

從表面上看,馬來西亞的能源政策有點「說一套、做一套」:口頭上強調減煤,實際上卻加大進口煤炭。但從實務面理解,這反而是一種「能源過渡期的真實樣貌」:面對用電爆發與成本考量,許多國家必須在穩定與綠色之間權衡取捨。

馬來西亞的例子提醒我們,即使有轉型目標,執行速度與政策細節仍須面對經濟現實的挑戰。這也顯示,若要真正落實能源轉型,光靠目標設定還不夠,更需要具體誘因機制、靈活電價制度與儲能技術的配合部署。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馬來西亞
發電
天然氣
煤炭
電力
AI
電網
LNG
電價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