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綠能轉型持續推進的同時,紐約州卻意外宣布暫停一項原本計劃於2033年完成的離岸風電輸電規劃。
這個決定並非反對離岸風電本身,而是出於對當前聯邦政策不確定性與居民電費負擔的審慎考量。此事件不僅反映州政府在能源基礎建設上的風險管理,也揭露美國在中央與地方政策銜接上的重大挑戰。
聯邦政策喊停,影響落實時機與成本效益
這項被終止的規劃原稱為「公共政策輸電需求」(Public Policy Transmission Need, PPTN)程序,是紐約州為了提前準備離岸風電並網能力、強化紐約市供電彈性而設立的招標計畫。
目標是徵求能夠輸送最高達8GW離岸風電電量至紐約市的方案,預期可於2033年前完工並投入運轉。8GW的規模並不小,約可供應數百萬戶家庭的電力需求,也相當於數座核電機組的發電量。
然而,這項輸電規劃的前提是必須有足夠的離岸風電場如期完工並供電。但根據PSC的說法,近期聯邦政府已暫停核發新的離岸風電場租賃與施工許可,等於讓許多尚未開發的風場項目陷入不確定狀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州政府仍照原計畫提前進行輸電建設,勢必將導致輸電設備空轉,變成無法即時回收效益的沉沒成本。更重要的是,這筆費用可能會透過電價轉嫁給一般用戶,造成居民提早承擔高額基礎建設成本的風險。因此,PSC決定暫停這項程序,等待聯邦恢復風電項目的許可程序之後再重新啟動。
現有專案照常進行,政策承諾不變
雖然新規劃喊停,但州政府強調其對離岸風電發展的長期承諾依舊不變。幾個已進入施工階段或具備最終許可的風電場,包括:
🔹South Fork Wind(已開始發電,為紐約首座營運離岸風場)
🔹Empire Wind(由Equinor與bp共同開發)
🔹Sunrise Wind(由Ørsted與Eversource開發)
這些項目進度並不受此次輸電規劃終止影響,預計仍將於接下來數年內陸續完成並併入電網。這意味著,紐約州不是放棄風電,而是在面對風險與不確定性時選擇優先落實既有專案、審慎推動長期擴張。
州政府下一步:將本次經驗納入2026能源標準檢討
PSC 表示,將把這次 PPTN 中暴露的問題與經驗納入未來政策設計,特別針對以下三點加強:
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 減少不必要的前期支出,避免成本轉嫁至消費者。
供電可靠性(reliability): 投資應與實際電力來源配套,以發揮輸電系統效益。
風險控管(risk-reduction): 強化規劃的前提條件與啟動時機判斷。
這些原則將正式寫入2026年紐約州的《綠色能源標準雙年檢討報告》(Clean Energy Standard Biennial Review),作為後續能源基礎建設政策的調整方向。
結語:能源轉型不能只單打獨鬥
此次紐約州的決策看似保守,實則突顯一個結構性問題:綠能轉型若要成功,不能只靠州政府,聯邦層級的穩定支持與協調至關重要。
離岸風電作為大型綠色能源的一環,仍是東岸城市應對氣候變遷與用電需求升溫的重要手段,但其推展條件高度依賴整體政策節奏。
如果美國希望在全球能源競爭中維持領先,不僅需要技術與資金投入,更需要在政策與執行面展現出長期一致與高度可預測性。否則,即使具備潛力,綠能計畫也可能在反覆變動中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