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週六透過社群媒體宣布,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洲聯盟與墨西哥進口的商品課徵30%關稅。這個動作令市場措手不及。歐盟原本期望與美國簽訂涵蓋27個成員國的全面性貿易協定,但在川普發布這項聲明前,外界仍不清楚是否會收到正式的加徵關稅通知,或協議究竟何時才能定案。
本週稍早,川普已宣布對包括日本、南韓、加拿大和巴西等國的多項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並對銅課徵高達50%的關稅。
Michael Brown,倫敦Pepperstone高級市場策略分析師
「距離8月1日還有三週。我認為這是川普典型的『先升高態勢再逼對方讓步』策略,目的是把談判對手逼上談判桌、爭取更多讓步。
對歐盟而言,先前他已經威脅可能課徵50%關稅,這次公布30%也在意料之中。
風險在於,歐盟可能認為雙方協議接近完成,如今被突如其來的高關稅刺激,決定採取報復性措施。若情勢再度升溫,就不再只是談判籌碼,而是全面性的貿易衝突。
接下來24小時的發展至關重要,市場第一反應可能對歐元及歐元區資產相當不利。等情緒稍微冷靜,投資人會重新評估這是否僅是談判策略。然而若真的落實,對出口導向的歐洲經濟將是毀滅性打擊,市場必須反映這種風險。」
Karl Schamotta,多倫多Corpay首席市場策略分析師
「交易員過去一週都在針對美國可能擴大全球關稅進行避險,但30%的稅率遠超出市場預期。
雖然不斷升高的關稅對美國自身也是更大威脅,但預料歐元與墨西哥披索將在週一亞洲開盤時面臨新一波賣壓。
很快大家會意識到,川普的保護主義路線並未在匯率、資產價格或波動性指標中被適當計價。市場或白宮都將面臨某種程度的『投降時刻』。」
Mathieu Savary,蒙特婁BCA Research歐洲區首席策略分析師
「川普一貫策略是先提出極端要求,再逐步退讓,接著再度施壓,以換取臨門一腳的讓步,最後才會簽訂協議。我們在他第一任總統任期就看過這一套,現在只是重演。
目前說什麼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最後會落在哪個水位。我預期歐洲最終會被迫接受10%的關稅,而這是歐盟還算能承受的範圍。」
Mark Malek,紐約Siebert Financial投資長
「若看那22或23封對多國加稅的正式信函,如今30%已成為平均提案稅率,遠高於市場原先預期的10%基準。
假如這種高關稅水準確定實施,對美歐貿易關係以及美國經濟將產生深遠影響,因美國進口範圍涵蓋從豪華車到工業化學品的廣泛產品。
先前市場一直假設貿易談判最終會達成協議,但這份樂觀情緒恐怕很快會變成市場的阻力,除非談判真的取得成果。近期川普在關稅問題上得到市場相當寬容的對待,但即將到來的財報季若企業公布遜於預期的業績,或警告關稅對未來營收與利潤的影響,情勢恐怕會改變。
即便昨天(週五)的交易日下跌幅度不大,指數仍接近歷史高點且財報季在即,但若市場不再給川普這種信任空間,誰也無法預料後果。」
Sam Stovall,賓州CFRA市場策略分析師
「投資人多半仍將採取觀望態度,最終市場只會對確定性的結果有所反應。如果關稅壓力最終反映在硬數據中,帶來意料之外的通膨加劇,那才會改變市場方向。
除非數據出現明顯變化,否則美股的上漲趨勢仍較無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