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總經速讀》第一季GDP年減0.3%全因貿易失衡,美國貿易結構性問題浮上檯面

2025年05月02日 1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5年5月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進口爆炸性成長拖累GDP:2025年第一季美國進口年增41.3%,導致淨出口對GDP成長造成4.8個百分點的負貢獻,創下二戰以來最大拖累紀錄。

出口反彈力道疲弱,未來恐遭報復性打擊:雖然出口小幅成長1.8%,但多國可能對美國加徵關稅採取報復措施,進一步削弱美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歷史經驗警示貿易戰代價:1930年代「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導致美國出口大幅下滑,與當前政策風險形成警惕對比。

👉 本日總經趨勢顯示:美國內需強勁推升進口、拖累經濟表現,外貿失衡壓力加劇。若貿易衝突升溫,恐進一步削弱出口與整體成長動能。

美國企業瘋狂進口,首季經濟慘遭淨出口拖累

美國2025年第一季GDP意外萎縮0.3%,其中出現一個異常現象:企業進口暴增41.3%,導致GDP成長被淨出口拖累達4.8個百分點,創下自1940年代以來的最差紀錄。

進口飆升主因在於企業急於「搶進口」,提前囤積原物料與零組件,以避開川普政府預告將於第二季實施的新一波關稅措施。這樣的預期心理引發了短期的進口潮,但這也意味著後續幾季的進口動能恐將減弱,形成「前高後低」的需求真空。

與此同時,美國出口僅小幅上升1.8%,遠不及進口的增幅。儘管表面上淨貿易拖累是由進口造成,但出口的低迷與其未來的放緩風險,其實才是接下來經濟成長的不定時炸彈。

關稅報復風暴來襲,出口可能陷入長期疲弱

出口風險的核心在於「報復性關稅」。川普政府延續其「美國優先」立場,對多國商品加徵關稅,引發全球不滿。根據歷史經驗與學術研究(如NBER的2021年報告),國際貿易對手不太可能坐視不管,報復幾乎是必然。

類似情境曾在1930年代發生。當時美國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對數千種進口商品大幅加稅,導致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多國祭出反制措施。結果,美國對這些「報復國」的出口平均下滑超過22%。

今日的情勢雖更為複雜,但風險本質未變。供應鏈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國進口品中有40%是生產用的中間財,貿易中斷將同時衝擊出口與製造業本身。換句話說,美國若與全球貿易夥伴撕破臉,不僅無法提振製造,更可能自斷生產命脈。

此外,出口需求本身也具高度「彈性」,國際買家可迅速轉向其他來源,如歐盟、東亞等區域供應鏈,一旦美國商品價格因關稅上升,將立刻失去訂單。

出口疲弱恐成結構性拖累,貿易戰仍未見底

長期來看,美國要透過高關稅壓低逆差、重振製造業的策略成效有限。

一方面,若企業真能在美國低成本生產,早已回流;另一方面,新建產線與工廠的周期長、資金需求高,短期內無法填補供應缺口。

儘管川普的施壓策略可能在未來談判中換取某些讓步,但整體關稅水準仍將維持在近十年高位,對全球供應鏈與出口需求的抑制效應不容小覷。

根據經濟學家John Silvia分析:「外國需求具替代性,美國商品將面臨成長停滯甚至收縮的風險。」

總結來看,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強勢策略正逐漸演變為一場雙輸賽局。在出口反彈乏力、報復風險升高與結構性製造轉型遲緩三重夾擊下,貿易拖累恐將成為壓制美國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總經
美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