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美國釋出穩定訊號:川普暫緩對聯準會(Fed)及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攻擊,緩解了市場緊張情緒。
• 美元霸權無可替代:儘管歐元地位上升,但在安全性與市場規模上仍無法取代美元,國際體系對美國依賴持續。
• 市場反應促使政策修正:近期美國市場劇烈波動成為制約川普政府的力量,使其對國際機構態度轉向溫和。
👉 本日總經趨勢顯示:美元霸權暫穩、全球金融秩序短期無虞,但美國內部政治對國際機構的干預風險依舊存在,未來需持續關注政策變動。
市場鬆一口氣:美國暫緩退場威脅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過去對聯準會和多邊機構多有批評,但近期他收回了對Fed主席鮑爾的解職威脅,同時也表態美國將繼續留在IMF與世界銀行體系中。
此外,川普政府亦釋出善意訊號,表示將與中國進行更緩和的貿易對話,暫時降低了全球市場對貿易戰升級的擔憂。
美元霸權未動搖,國際秩序暫穩
🚩美元體系依然無可替代
儘管歐元作為第二大儲備貨幣受到一些青睞,但與美元相比,仍遠遠無法取代其主導地位。歐元僅占全球儲備的20%,且歐洲僅有德國擁有符合「避險資產」標準的信用評等與市場規模,其他歐元區成員則因債務負擔與政治不穩定性,使整體區域前景受限。
再加上地緣政治風險(例如歐元區靠近俄羅斯,特別是波羅的海三國),進一步削弱了歐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吸引力。
其他候選貨幣,如日圓規模過小,人民幣則受制於資本管制與信任問題,短期內皆難以挑戰美元霸權。
🚩美國影響力依舊關鍵
美國仍是IMF和世界銀行的最大股東,一旦退出,兩大機構將遭受致命打擊。各國財政官員普遍認為,即使美國內部政策轉向保護主義,但短期內仍離不開以美元為核心的全球金融秩序。
🚩市場自我調節力量
近期美國金融市場因政治干擾(如威脅解職鮑爾)出現大幅波動,美債、股市與美元同步下跌,這一市場反應成為川普政府調整策略的重要壓力來源,顯示市場仍具有一定的制衡力量。
短空轉危為安,長線仍存隱憂
雖然目前看似危機解除,但各國官員普遍抱持「謹慎樂觀」態度。短期內美元體系穩固,但美國國內政治對國際金融機構的干預風險仍存在。未來若再次出現重大政策衝擊,市場波動可能再度成為制衡力量。
整體而言,全球經濟依賴美元與美國主導的體系短期難以改變,但也凸顯出各國尋求「去美元化」與多元化儲備資產的重要性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