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國就業市場顯著放緩,僅新增73,000個工作職位,創下今年以來最低水平,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萬個,失業率亦從6月的4.1%小幅上升至4.2%,消息一出即引發美股開盤下跌。
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5月與6月的新增就業人數遭大幅下修,合計減少258,000人,使得5月最終僅新增19,000個職位,6月更僅增14,000個。此外,長期失業(27週以上)人口也從165萬人增加至183萬人,顯示出企業雖未大規模裁員,卻對新增聘僱持續保守,使求職者難以重返職場。經濟學者指出,這反映出企業信心不穩,並對未來不確定性採取觀望態度。
儘管整體新增職位偏弱,醫療保健與社會援助部門仍是主要支撐來源,這些屬於經濟防禦型產業,在景氣波動中仍維持成長。不過,聯邦政府持續裁員,7月單月即減少12,000個職位。消費層面也傳出壓力,包括寶僑公司與Chipotle等企業均反映出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提高,尤其是年輕族群大幅削減可支配支出,顯示經濟擴張愈發仰賴高收入階層。
導致就業動能減緩的另一原因來自勞動力供給端的結構變化。
邊境移民人數銳減、高調的移民查緝行動、人口老化與退休潮等因素,都使勞動市場補充人力的速度放緩。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Jed Kolko指出,維持勞動市場穩定所需的月新增職位數,已從一年前的166,000人降至僅86,000人。這意味著表面看似“平淡”的新增數據,可能實際上符合結構性調整後的平衡水準。
專家認為,民眾須習慣這種“數據低迷但非疲弱”的新常態。儘管當前多項經濟指標仍顯示穩定,但在通膨壓力、貿易政策變動、稅改與移民限制等不確定性因素干擾下,美國勞動市場與整體經濟走勢仍充滿挑戰,未來幾個月的數據將對聯準會政策方向產生關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