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分析師為何會關注黃金儲備與美債儲備變化?這些數據背後透露了什麼訊號?

2025年04月24日 16:28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Unsplash、AP美聯社/優分析後製

2025年4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各國的中央銀行在存錢時,不只是選擇「安全」的地方,更是對世界局勢表達立場。他們買黃金,是因為黃金不會被別的國家凍結、也不會受政治影響;他們買美國國債,是因為它好賣、能賺利息,但也會被綁在美國系統裡。像中國就兩樣都買,為了防風險也保流動性;日本只買美債,表示它對美國體系還是很信任。這些選擇,其實就像是用錢在說話。

黃金與美債:兩條不同的避險路徑

黃金是實體的,不受任何國家控制。它不會生利息,但也不會被凍結或制裁。對於像中國、俄羅斯這種擔心會被美國「金融制裁」的國家來說,黃金是一種「放哪都安全」的保命工具。

美國國債則不一樣。它由美國政府發行,有利息,市場流通性又高,臨時要用錢時很好賣掉。但是,它還是美元體系的一部分——錢最終還是留在美國那邊。如果兩國關係不好,美國是有可能凍結這些資產的。

黃金儲備數據:誰在悄悄加碼不會被凍結的資產?

以中國為例,其央行自2024年12月起,每月穩定增持黃金,從2279.13噸提升至2025年2月底的2289.08噸,等於在短短三個月內增加了逾13噸黃金​。

這不是一次性動作,而是系統性、連續性的策略布局。正如Marex分析師Edward Meir所言:「在地緣政治緊張之下,黃金是不會被制裁的資產。」

除了中國,印度與瑞士也同步展現出增持黃金的趨勢。印度自2024年12月的876.20噸,穩定增至2025年2月的879.00噸;瑞士則從1039.97噸上升至1040.12噸,儘管增幅不大,但趨勢一致。

美債儲備數據:誰還在信任美元?誰正在後撤?

雖然美債總體仍受到多數央行青睞,但也有部分國家開始出現謹慎調整甚至減持的跡象。例如瑞士與挪威在三個月內合計減少了超過20億美元的美債持有部位,顯示即便是成熟經濟體,也可能因應利率風險、美元高點或地緣風險做出策略微調。

這樣的行為雖然不至於動搖美元資產地位,但卻是央行多元儲備管理的早期訊號──特別是在美元信任開始出現分歧的時刻。

從黃金與美債儲備,可以看出什麼?

根據上面資料來看,中國持續穩定增持黃金,自2279.13噸升至2289.08噸,而同時其美債持有量則從2025年1月的760.8億美元大幅攀升至2月的784.3億美元。

這樣的行為,從表面上看像是同時「看多」兩種資產,但實際上,它傳遞的是央行在操作「雙軌避險策略」:一方面用黃金對抗潛在制裁風險,另一方面利用美債管理流動性與美元波動。

而日本則展現另一種策略,選擇深耕美元體系,自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大舉增持美債,從1061.5億美元上升至1125.9億美元,但其黃金部位卻近乎未動。

這類央行偏向操作「單軌防禦」,相信美元仍具全球金融中心的穩定性。

因此,分析師不只是在看「誰持有了多少」,而是在讀懂每個央行對「風險」與「體系信任」的排序邏輯:

🔺黃金持倉上升 → 通常代表對美元主導體系的不信任加劇

🔺美債持倉上升 → 通常意味著仍信賴其流動性與短期收益機能

這也讓黃金與美債,儼然成為當代全球金融政治的「兩極語言」,一個是反制美元武器化的保命符,一個是美元信任的試金石。央行配置的每一筆調整,都是金融主權的公開表態。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黃金
美國
公債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