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聯準會」不再保持「政治中立」會怎樣?可能影響你的房貸、股票和美元!

2025年04月22日 09:42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聯準會大樓,華盛頓。圖片來源:Reuters

聯準會就像是經濟的駕駛者,其他人都是乘客,它的工作是確保美國的經濟行得穩、走得遠。它最主要的兩個任務是讓物價穩定,也就是控制通膨,還有維持金融體系穩定。為了做到這點,它會調整利率,比如升息來壓制通膨,或是降息來刺激經濟。這些決策常常不會立刻有好處,有時甚至會讓人不太高興,比如升息會讓房貸變貴、股市下跌。

所以其中最關鍵的是,它做這些事情時不能被政治牽著走。因為只要讓政治人物介入,為了選票或短期經濟表現而壓低利率、放寬政策,長期的通膨就可能失控,後面會抑制不了。

舉個實際例子,2022年通膨飆升的時候,硬是將利率從0.33%一路升息到2023年8月的5.33%,雖然這讓很多人感受到房貸壓力、股市下跌,對當時的拜登政府有所埋怨。但它成功遏止了通膨。如果聯準會當時受政治壓力,不敢升息,通膨可能早就失控了。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

相反的例子也值得注意。部分央行獨立性較低的國家,通膨通常也較難控制。不過,像新加坡這樣的特殊案例則顯示出,若政策設計良好,即便央行獨立性不高,也有機會維持穩定的通膨。

新加坡的中央銀行在120個國家中獨立性評分排名第114,但自1981年實施貨幣政策框架以來,其平均通膨率依然接近2%。這顯示制度設計與政策執行也很關鍵,不過在多數情況下,高獨立性的央行表現仍較為穩定。

不過從整體來看,像美國聯準會這類獨立性高的央行,長期也確實維持了低通膨,美國自1980年代以來的平均通膨率就大致穩定在2%左右,成為央行獨立性成功的經典例子。

對於投資人來說

其實,不管央行需要多高的獨立性,對於投資市場來說,只要總統有意干預聯準會的「印象」存在,就足以引發資本外流與金融市場動盪

橋水基金聯席CIO Jensen指出,一旦政治干預央行決策,不僅會干擾投資人對通膨的預期,更可能動搖全球資本市場信心。

ECB總裁拉加德總裁亦曾警告,央行若失去獨立性,可能導致匯率波動加劇、債券殖利率上升與風險溢價擴大,最終引發整體經濟的動盪。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總經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