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央行獨立性正在退場?川普與英國改革黨對貨幣政策的新威脅

2025年07月14日 15: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AP美聯社

當前全球金融市場並不缺乏不確定性,但其中一項較少被一般投資人注意、卻潛藏深遠風險的,是央行獨立性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政治壓力。從美國前總統川普揚言「不想再看到鮑爾」,到英國改革黨主張限制英格蘭銀行的決策權限,這些聲音正在撼動過去數十年被視為貨幣政策基石的獨立制度。

美國:川普對聯準會的攻擊是否只是口頭威脅?

雖然美國歷任總統對聯準會(Fed)發表過意見,但川普的言論無疑是最公開、最直接的。他不僅多次批評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升息動作太慢,甚至在社群媒體上寫下「Powell’s termination cannot come soon enough」,暗示如果自己再次當選,將換掉這位不聽話的主席。

雖然市場一開始對這類言論反應強烈,美國債券殖利率一度出現波動,但投資人似乎漸漸對川普的語言免疫,認為真正實質行動的可能性仍低。不過,如果市場將央行獨立性視為理所當然,反而可能忽略潛在的制度風險。尤其鮑爾任期即將於明年結束,下一任總統的任命方向,將直接左右聯準會未來數年的政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聯準會正計畫在今年秋季推出新的戰略評估,上一輪檢討是在2020年,引入「平均通膨目標」。如今在總統要求降息、而貿易政策卻可能推升通膨的雙重壓力下,Fed若持續強調「靈活性」,恐怕會被質疑為政治妥協。相對地,回歸明確穩定通膨的承諾,或許才能恢復其公信力與政策自主性。

📌平均通膨目標(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聯準會允許通膨在某段時間高於2%,來補回過去低於目標時期的缺口,整體拉出一個「平均值」符合目標,而不會一看到通膨超標就升息。

英國:改革黨要讓政府官員加入貨幣政策委員會?

美國之外,英國央行也正捲入政治漩渦。英國新興的改革黨,在民調中已具備顯著影響力,並提出一項具有高度爭議的主張:認為英格蘭銀行(BoE)每年浪費數十億英鎊支付給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利息,應該停止此做法,甚至建議由政府指派官員進入貨幣政策委員會參與決策。

BoE總裁貝利(Andrew Bailey)在公開信中駁斥這項建議,指出若不對準備金支付利息,將破壞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銀行將不願持有央行準備金,反而造成金融穩定風險。他也為量化寬鬆(QE)政策進行辯護,強調其歷史貢獻以及相關成本的合理性。

不過,真正引發市場警覺的,是這類主張背後可能代表的趨勢:當政府財政壓力高企時,若對央行資產負債表動手,可能開啟「財政主導」(fiscal dominance)的局面。換言之,央行政策是否轉為配合政府債務壓力行事,將動搖市場對利率與通膨目標的信任。

📌財政主導:政府的財政狀況(例如:高負債、高赤字)迫使央行調整貨幣政策來配合政府償債或籌資,而不是根據經濟情勢自主制定政策。

核心問題:制度能否抵禦政治週期?

過去幾十年來,中央銀行的獨立性被認為是穩定通膨、避免短期民粹政策干擾經濟的關鍵制度設計。但隨著全球政治環境的變化,尤其在高通膨、高債務與民粹主義三者交錯之際,央行不再是「政治真空」中的技術官僚機構。

正如英格蘭銀行前副總裁 Paul Tucker 所說:「專注履行職責,堅守既定使命,並以最清晰的方式對外溝通。切勿涉入政治事務。」

問題在於:即使央行不干涉政治,政治也可能不打算放過央行。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總經
聯準會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