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集團(1810-HK)指出,全球記憶體晶片(DRAM與NAND)價格飆漲,已推升新款手機生產成本,導致旗下Redmi K90系列售價高於市場預期。小米總裁盧偉冰在微博表示:「記憶體晶片價格上漲的幅度遠超預期,並且仍在加劇。」
成本壓力轉嫁售價 Redmi K90定價引發市場爭議
小米於10月23日發布入門旗艦機Redmi K90系列,標準版(12GB記憶體/256GB儲存)定價人民幣2,599元(約364美元),較2024年11月推出的前一代K80系列(2,499元)高出100元。
盧偉冰坦言,公司確實面臨零組件成本壓力,「成本上升已反映在新產品定價上」,他也回應外界對價格區間落差的質疑,宣布最受歡迎的K90高配版(12GB+512GB)將在首月促銷期間降價300元至2,899元。
AI晶片潮擠壓傳統供應 記憶體價格意外飆升
記憶體價格上揚的背後,是AI運算晶片需求爆發帶來的「外溢效應」。隨著全球科技公司競逐生成式AI與高算力伺服器,NVIDIA與AMD的AI GPU需求大增,推升對高頻記憶體(HBM、DDR5)以及快閃記憶體(NAND)的搶購潮。
這使得智慧手機、個人電腦與一般伺服器使用的傳統記憶體供應出現吃緊。根據業界估算,過去三個月DRAM與NAND價格平均上漲超過30%,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005930-KR)與SK海力士SK Hynix(000660-KR)營收同步受惠。
AI紅利帶來「硬體通膨」壓力
業內分析師指出,AI運算浪潮正帶動半導體產業出現結構性分化,高階AI晶片與記憶體供應優先流向資料中心與雲端應用,民用終端(如智慧手機)面臨「成本通膨」。短期內,小米、OPPO與vivo等品牌勢必在售價與規格間取捨,手機市場的價格競爭壓力也將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