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優分析.2025.03.30

長佳智能(6841)聯手群聯(8299)搶攻AI照護機器人市場?量產時間?

台灣醫療體系長期面臨護理人員過勞、流動率高,以及人口老化加劇照護需求等複合式挑戰。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後疫情時代,台灣護理人員的離職率急劇上升,醫院護理人力缺口已從疫情前的4.5%增加至目前的6.5%,且持續擴大。預估到2030年,全台護理人員需求將高達26萬人,而現有執業人數僅約18.6萬人,缺口可能超過7萬人,全球護理人力缺口更上看1000萬人。

台灣護理人力缺口擴大:AI照護成解方?

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力缺口,傳統照護模式已難以負荷。傳統照護機器人受限於技術,僅能執行低階、單一的照護工作,難以普及。然而,隨著生成式AI和DeepSeek等AI技術的創新,過去難以實現的目標現已成為可能。

成立長聯科技

為了解決全球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長佳智能(6841-TW)董事會於2025年3月27日通過決議,與群聯電子(8299-TW)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合資2億元成立長聯科技。長佳智能(6841-TW)及其關聯企業將持有60%股權,群聯電子(8299-TW)則持有40%股權。

長聯科技將結合群聯電子(8299-TW)在AI邊緣運算和儲存領域的技術,以及長佳智能(6841-TW)在醫療AI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醫療專業,共同開發AI照護型機器人。首款機器人預計最快在2026年第三季量產上市,初期將供應國內醫院市場。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AI照護機器人:補足人力、提升品質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蔡長海董事長表示,新一代照護機器人不僅能補足護理人力不足,還能提升照護品質和患者滿意度。這需要將臨床需求、機械、電子、AI伺服器、生成式AI以及HIS系統等多方面技術融合,非單一企業所能完成。

群聯電子(8299-TW)執行長潘健成也認同此構想,並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長佳智能(6841-TW)合作,開發基於群聯電子(8299-TW)專利AI技術aiDAPTIV+平台的AI照護機器人。

  1. 功能多元: 這款機器人將具備生命徵象量測、衛教諮詢、導覽、送藥及智能互動等功能。
  2. 市場潛力: 預計未來全球市場規模相當可觀
  3. 未來發展: 除了生成式AI照護機器人,長聯科技未來還將開發各類醫療場景下的生成式AI機器人,如搬運、清潔、消毒和手術等。

群聯電子(8299-TW)執行長潘健成表示:「群聯電子(8299-TW)一直致力於將AI技術應用於實際場域,並藉此提升社會價值。」此次與長佳智能(6841-TW)合資成立長聯科技,將AI技術與醫療照護相結合,對解決全球護理人力短缺問題至關重要。

新一代AI照護機器人將協助醫療機構提高服務效率,並通過智能互動和精準分析,提升患者的照護體驗。群聯電子(8299-TW)的專利AI方案aiDAPTIV+可根據不同照護場景微調專屬AI模型,確保機器人能夠準確回應臨床需求,並適應多變的醫療環境。

潘健成深信,憑藉群聯電子(8299-TW)在AI運算與儲存領域的深厚技術,結合長佳智能(6841-TW)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醫療專業,長聯科技將能開發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AI醫療照護機器人,為台灣及全球醫療體系帶來革新。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長佳智能:AI醫療軟體領航者

長佳智能(6841-TW)成立於2018年6月,總公司設立於台中市西區,技術主要來自於中國醫藥大學的技術轉移。公司目標為成為全方位智慧醫療企業,並期許引領數位醫療的發展趨勢。

公司員工組成中,56% 具有碩博士學位,研發人員佔比高達 62%。董事長陳明豐先生曾任台大醫院院長,目前也實際參與公司的營運。主要的股東包括廣達(2382-TW)、趨勢科技、晟德(4123-TW)、順天建設、上銀科技等知名企業,這些都屬於長期性的策略投資。

營運模式與特點:

  • 長佳智能(6841-TW)是台灣少數能提供一站式AI醫療服務的廠商,其主要業務涵蓋醫療人工智慧的數據分析技術及相關服務,以及為客戶量身打造客製化的醫療AI技術解決方案。
  • 公司與中國醫藥大學攜手合作,共同建立了龐大的「人體保健資料集」,將醫院長期累積的大量醫療資料作為AI模型訓練的重要素材,長期追蹤近300萬人的健康資料。
  • 公司也將原始的醫療影像和非影像資料進行去識別化處理,建立了2D和3D影像結構化資料集,以及非影像結構化資料集,廣泛應用於各項研究和產品開發。
  • 公司也提供如人壽保險AI、基因檢測、醫療AI訓練等雲端平台,協助客戶更有效地分析數據,提供完整的一站式AI服務。
  • 策略合作夥伴包括廣達(2382-TW)、Nvidia、GE、Microsoft、AWS、西門子等國際大廠。

長佳智能(6841-TW)目前的營運模式主要有三種,分別為賣斷、訂閱和專案議價。其中,以訂閱制為主要的營收來源。

由於醫療大數據分析的複雜性較高,因此多半採取專案模式進行,類似 TEMPUS AI 的服務模式,不僅提供去識別化後的數據,更會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打造分析報告。長佳智能(6841-TW) 擁有 300 萬筆台灣人的臨床與影像數據,未來可望結合基因分析系統進行關聯性分析,直接受惠於生成式 AI 的發展。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AI醫療保健市場:高複合成長可期

憑藉其在AI醫療領域的深耕與佈局,長佳智能(6841-TW)未來的發展備受期待。而整體AI醫療保健市場的潛力,也將為長佳智能(6841-TW)帶來更多成長機會。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2024 年至 2030 年間,AI 醫療保健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 49.1%;而 2024 年至 2034 年間,複合年增長率預計為 36.83%。其中,亞太地區的成長速度最快,主要原因是亞太各國慢性病和癌症患者人數不斷增加,以及各國政府對智慧醫院發展的大力支持,加上在醫療保健和 IT 基礎設施方面的不斷增加投資。

AI醫療保健市場的競爭相當激烈,除了長佳智能(6841-TW)之外,Google、IBM等國際大廠也積極投入。在AI醫療保健市場中,軟體服務約佔整體市場的41%,是推動AI醫療發展的主要動力。長佳智能(6841-TW)將利用其擁有的龐大數據優勢,持續開發各種AI醫療軟體和平台,並積極爭取各項相關認證。市場分析師普遍預期,長佳智能(6841-TW)的業績可望維持高度成長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長佳智能的產品與技術優勢

那麼,在競爭激烈的AI醫療保健市場中,長佳智能(6841-TW)又具備哪些獨特的優勢呢?

  1. 產品開發與上市模式: 公司採取以需求為導向的開發模式,在產品開發初期就邀請醫師參與評估,並經過嚴謹的開案評估流程(由技術部門、法規市場部門以及 QA 部門共同參與,評估產品的健保給付可行性)、產品開發(包括自行開發、委託開發、產學合作、技術轉移等方式)、取得認證、商業化以及上市等階段。
  2. 三大平台:
    • 醫療大數據平台: 此平台在 2024 年營收呈現快速成長的態勢,其中多數為專案計畫,例如協助藥廠分析臨床數據以加速新藥開發,或是為醫院客製化分析報告,以優化整體醫療流程。長佳智能(6841-TW)目前擁有 300 萬人的醫療數據,以及超過 400M 的醫療影像資料。未來無論是新藥公司想要投入新藥研發,或是尋找老藥新用的關聯性,都具有高度的商業應用價值,但這都屬於較長期的發展計畫。
    • 雲端生醫平台: 此平台預期能帶來較快速的現金流,原因在於大部分的應用都不需要額外取得認證,且市場需求廣大。舉例來說,在核保理賠系統中,透過 AI 判讀骨折 X 光片,其精準度甚至高於保險公司的顧問醫師。此外,公司也將胸腔 X 光的 15 項病徵分析導入壽險客戶的服務中。其他的客戶還包括高級自費健康檢查、健康食品以及醫學美容等產業。
    • 醫療人工智慧平台: 相對而言,此平台可帶來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從需求產生、開案評估到法規認證,一般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目前已推出的 AI 產品包括癌症、腦神經、骨齡以及心血管等領域的應用。其中,放射器官勾勒系統因為能將原本需要一週以上的工作時間大幅縮短至一天之內,因此銷售表現最為亮眼。而骨齡系統也獲得了熱烈的市場迴響,預計將成為 2025 年的主力產品。

為因應台灣醫療產業面臨的人力短缺問題,長佳智能(6841-TW)正積極開發各種解決方案,包括虛擬助理、具備 AI 功能的智慧病房、用戶輸入系統、醫療設備、第三方助手、對話技術以及排程簡化系統等。此外,公司也與國內的大型電子 OEM/ODM 廠合作,共同開發醫療用機器人以及輕薄型的醫療診斷電腦,目標是希望藉此節省約 30% 的護理人力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AI應用
AI 醫療
機器人
數據分析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