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伺服器全天候高速運作時,如何處理龐大的熱量,避免系統癱瘓。這正是台達電(2308-TW)近來被市場搶先卡位的重要原因,它正憑著液冷CDU的技術,切入全球資料中心升級的核心戰場。
CDU,全名Coolant Distribution Unit,中文稱作「冷卻液分配單元」。簡單來說,它就像伺服器的心臟,負責將冷卻液分送到各個高溫元件,帶走熱能,再把加熱後的液體送回進行降溫循環。相較傳統風冷,液冷可以直接接觸處理器與記憶體,冷卻效率更高,特別適合運算密度極高、功耗動輒數千瓦的AI應用。台達電的CDU採用封閉式設計,結合自主研發的高效能泵浦和熱交換器,既能減少空間需求,也有助於降低能源消耗。
這波液冷風潮正在全球擴散。根據Insight Partners最新報告,全球資料中心冷卻市場規模預估到2031年將達457億美元,年均成長率高達16.7%。從北美大型雲端業者率先導入液冷,到東南亞、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積極投入,這項技術已被視為未來數據經濟的基礎設施之一。今年在印尼舉行的雲端與資料中心展會上,中興通訊(ZTE)也展示了最新一代液冷解決方案,進一步證明整個產業正集體往高效散熱技術升級。
延伸閱讀:液冷技術崛起 ZTE展示下一代資料中心散熱解決方案
台達電已經開始向微軟、Meta、甲骨文等國際雲端服務供應商供貨。隨著出貨量逐步擴大,法人普遍認為這項高附加價值業務將帶動營收與毛利率同步提升,因為液冷系統在單價和利潤率上都遠高於傳統方案。
當然,新技術的推進也伴隨挑戰。液冷系統設計與安裝複雜度較高,導入周期長,客戶驗證流程嚴謹,加上近期新台幣升值、原材料成本波動,短期內對獲利表現仍可能產生壓力。但從長期來看,AI伺服器對散熱的需求只會持續攀升,液冷很可能從選擇性配備,逐步演變為資料中心的標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