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長天期美債殖利率攀升:受財政赤字惡化與企業債供給增加影響,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近18個月新高。
•市場關注財政與貿易政策風險:稅改法案引發赤字憂慮,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壓抑經濟活動。
•短天期殖利率小幅下滑:2年期殖利率回落至3.966%,市場對利率預期仍偏保守。
👉 本日總經趨勢顯示:市場對美國財政與政策風險再度聚焦,長債殖利率升溫預示資金正重新定價長期風險。
殖利率走高反映赤字與債供壓力
美國長天期國債殖利率小幅走高,其中30年期公債觸及4.965%,為去年11月以來新高。這波殖利率上升受到兩大因素驅動:
🔹財政赤字擴大憂慮:國會正在辯論稅改法案,市場擔憂法案通過將加速美國財政惡化。
🔸企業債大量發行:臨近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假期,企業趕在市場降溫前集中發債,進一步壓抑債券價格、推高殖利率。
背後驅動力:評級風險與政策不確定性升溫
殖利率的變動與市場氛圍密切相關,近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穆迪(Moody's)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下調。
穆迪於上週將美國從最高級別 Aaa 降級,反映出其對未來財政赤字與債務負擔惡化的擔憂。這一舉動迅速引發市場對中長期美債風險的重新評估,特別是在政府支出與稅收政策高度不確定的當下。
同時,政策前景的不確定性也持續影響經濟預期。
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指出,由於貿易政策與稅改法案仍處於爭議階段,企業與家庭多抱持觀望態度,導致投資與消費決策延後,進一步拖累總體經濟動能。這種「政策延遲效應」在市場中逐漸累積,成為壓抑風險偏好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此背景下,殖利率曲線呈現出顯著轉陡趨勢。2年期與10年期公債之間的利差擴大至51個基點,顯示投資人對長期資金的風險溢價要求上升,反映出市場對未來通膨壓力與財政風險的再評價。
整體而言,債市現階段的調整更多來自中長期不確定性的重新定價,而非短期數據變化所致。
結論與未來趨勢
近期美債殖利率變動反映出市場對美國財政與政策前景的高度敏感性。長天期債券殖利率走高雖可能吸引部分資金配置,但也意味著資金成本上升,對經濟活動構成潛在壓力。
若稅改法案進一步擴大赤字,美債市場波動可能加劇。
未來觀察重點包括:
-
稅改法案是否過關及其內容規模;
-
企業債供給是否持續壓力市場;
-
聯準會對殖利率與通膨變化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