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祭出一連串關稅政策,引發歐洲中小企業對美國市場的不信任感。部分原本有意擴大在美投資的企業,因擔憂政策反覆與經濟前景不明,選擇暫緩擴張行動。
川普對進口商品大舉課徵關稅,涵蓋鋼鐵、白蘭地、汽車到涼鞋等品項,目的是希望吸引外國企業將生產基地遷至美國,以創造本地就業。
然而,大企業如汽車和製藥業者雖紛紛宣布或考慮擴張計畫,但對中小企業而言,政策不穩定讓他們對進一步投資心生畏懼。
中小企業面臨成本與風險雙重挑戰
義大利EuroGroup Laminations的執行長Marco Arduini指出,儘管目前從墨西哥出口至美國的汽車零件仍無需關稅,但若生產移至美國,反而可能因特殊鋼材課稅及人力成本偏高導致經營不利。他表示:「避免美國關稅並不足以抵銷高成本與供料不穩的風險。」
同樣地,德國風扇與馬達製造商ebm-papst也宣布暫停擴建美國廠房。執行長Klaus Geissdoerfer坦言,若美國經濟因關稅引發衰退,企業需求恐將大幅轉變。
業界觀望態度擴大,轉向其他市場成趨勢
德國中小企業協會DMB表示,已有多家成員企業因川普政策重新檢討美國業務方向。協會主席Marc Tenbieg直言:「川普的保護主義不會帶來德國企業在美國設廠潮。」
德國機械工程協會VDMA貿易顧問Andrew Adair也指出,目前多家會員企業延後設備採購與投資計畫。他形容當前產業氣氛為「按下暫停鍵」。
與此同時,法國總統馬克宏已呼籲歐洲企業暫停美國投資。多個產業組織則建議企業轉向印度、拉丁美洲與東南亞市場以降低風險。
觀望氣氛籠罩,長期策略成企業考量
儘管不確定性籠罩市場,部分企業如德國LAPP仍堅持擴建紐澤西廠房。執行長Matthias Lapp表示:「作為家族企業,我們重視的是長期發展而非選舉週期。」
整體而言,面對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穩定性,歐洲中小企業普遍採取「暫停觀察」策略,並尋求更穩定的替代市場,期盼未來國際貿易能回歸可預測且可控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