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中國數據短期走強:中國第一季GDP高於市場預期。3月出口激增、工業與消費同步回升,與企業為規避關稅而提前出貨密切相關。
• 美國價格壓力暫緩:3月美國進口價格下滑,來自中國商品價格亦連續第二個月下跌,反映出口商為搶時效採取讓利、出清庫存策略。
• 關稅政策扭曲數據表現:中美雙方即將上路的關稅政策導致短期數據失真。企業行為提前反應政策衝擊,可能使第二季後數據出現明顯反轉。
👉 本日總經趨勢顯示:中美經濟數據受政策預期驅動,短期同步轉強但潛藏「提前反應導致的數據膨脹」,政策正式落地後或將迎來出口與價格雙重調整。
出口行為改變,數據同步出現波動
中國第一季GDP年增率達5.4%,略高於市場預估。其中,3月出口、工業產出和消費數據都有亮眼表現。這波數據好轉的時間點,與出口商「提前出貨」的行為高度重疊。
而美國3月進口價格則出現下滑,下降幅度為0.1%,是自前一年9月以來的首次負成長。中國輸美商品價格也下降0.2%,為連續第二個月下跌。
這些變動背後,都與一個共同背景有關:中美雙邊新一輪關稅政策即將上路。
「提前出貨」如何對兩邊產生影響?
由於美方針對中國商品大幅加徵關稅至145%,中國也同步宣布報復性關稅至125%。為因應新政策,部分中國出口商選擇提前將商品送往美國,形成短期內出口量提升的現象。
這一波集中出貨,讓中國3月出口表現強勁,也間接帶動GDP與工業產出數據。工廠生產活動活絡,加上家電與家具類商品銷售上升,使消費與生產指標短期內同步改善。
反觀美國,雖然新關稅尚未反映在3月的關鍵物價統計中,但進口價格已出現下滑趨勢。除了能源價格回落是其中主因,中國商品價格下跌也與出口商降低售價或出清有關。
美國企業則反映未來供應與成本預期轉趨保守。紐約州製造業調查顯示,業者預期未來六個月營運條件惡化,部分受關稅政策與供應鏈成本上升影響。
政策落地後,數據是否反轉值得觀察
目前中美雙邊數據的回暖,多為政策時點與市場行為錯位導致的短期異常現象。分析師普遍預期:Q2之後出口與產出將出現顯著回落。
根據UBS與ANZ的預測,中國全年GDP增速將降至3.4~4.2%區間,遠低於官方5%的目標。除了關稅衝擊,房地產市場放緩與內需疲弱亦為拖累主因。
美國方面,未來進口成本是否會轉嫁給消費者,仍視企業採購策略與最終售價反應而定。若關稅完全反映在商品價格上,中期內可能推升核心通膨與製造成本,並導致企業信心進一步下滑。
整體而言,中國第一季數據亮眼,但多數為提前出貨與政策推動下的短期拉抬,並非結構性改善;美國雖然進口成本暫緩,但供應鏈與價格風險將隨關稅發酵而上升。
後續需密切觀察三大面向:
⚠️Q2中國出口與生產數據是否回落
⚠️美國通膨是否受進口成本推升
⚠️中美兩國是否推出更強力的財政刺激與產業因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