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政府出手、股東受益:亞洲企業配息率為何飆升?

2025年07月10日 15: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過去十年,當美國企業大量改以股票回購取代配息、歐洲企業也略為保守轉向留存現金時,亞洲企業卻逆勢而行,不僅維持穩定的股利發放,甚至在部分市場實現顯著提升。

這股「亞洲配息潮」的背後,不只是投資人偏好的轉變,更有監管機構出手改革資本效率的強力驅動。從中國、韓國到日本,政策如何實質改變企業行為?亞洲股市是否正在形成一套以穩定現金回報為核心的資本市場新框架?

從全球落後到中間水準:亞洲企業配息率正穩步上升

根據Factset數據,2024年亞洲企業的平均股利支付率已達到40%,高於美國S&P 500企業的31%,雖仍低於歐洲的48%,但與十年前亞洲僅約25%的配息率相比,已出現顯著躍升。

這一趨勢反映亞洲企業正在逐步「歐化」:將部分累積現金轉為穩定股利回饋投資人,與美國企業偏好股票回購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三大動力推動亞洲配息崛起

1️⃣ 投資人偏好轉向現金回報

亞洲投資人在疫情後進一步強化對高股息股票的偏好。根據MSCI數據,「MSCI Asia ex Japan 高股息指數」在過去五年間的總報酬表現為大盤指數的兩倍,顯示投資市場明顯獎勵穩定配息企業

2️⃣ 監管政策由被動轉為主動

各國政府與證券主管機關紛紛介入,要求企業改善資本使用效率。中國的SASAC將國企績效評估指標從「淨利」改為「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鼓勵配息以提升資本效率。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則要求低於帳面價值的企業提出改善資本效率計畫。南韓也推出「Corporate Value Up Program」,以稅賦優惠為誘因,推動企業強化股東回報。

3️⃣ 財務體質顯著改善

以印度、台灣、南韓、香港為代表的亞洲市場,自2023年起企業平均負債率下降、現金流改善,根據Factset預估,這樣的趨勢可望持續至2027年,使企業更有餘力進行穩定配息。

改革成效分歧:政策推力與稅制掣肘並存

儘管各國都陸續出台改革措施,企業配息行為的變化仍呈現差異。南韓與中國的配息比率近年明顯上升,顯示在監管單位積極介入下,即使沒有同步稅制改革,也可能在短期內促使企業提高配息。不過,這樣的成效往往來自政策壓力或誘因設計(如ROE評比、限制減持等),其持久性仍待觀察。

目前亞洲股利稅制落差極大。例如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採低稅甚至免稅,台灣在1999年就取消股利雙重課稅,促成企業長期穩定配息。反觀中國、日本與印度,稅率仍高達20~30%,在無其他誘因下,企業更傾向保留現金。

高配息風潮仍將延續,但需警惕變數

根據目前的現金流與槓桿率預測,亞洲企業具備延續配息升勢的基本條件。然而,這項趨勢也面臨挑戰:

🔺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可能影響企業獲利與資金分配策略。
🔺高配息股票在市場表現失色,投資人情緒也可能轉向。
🔺稅制與公司治理改革若停滯,企業回饋動力也可能消退。

總體來看,這是一場可持續、但需要政策配合與市場支持的長期轉型。

亞洲股市正在重寫股東回報的敘事

亞洲企業在配息策略上的調整,不僅是股利政策的修正,更是一種企業文化與資本市場互動模式的重塑。從投資人偏好、市場回報,到政府政策介入,我們正在見證一場結構性變化的進行式。

對投資人而言,這提供了長期收益穩定化的新選擇;對企業而言,則是轉向股東導向治理的契機。未來的亞洲股市,或許不再只是成長故事的舞台,更是現金回報與資本效率的新典範。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股利
亞洲
股市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