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直到2020年,商品交易商與經濟學家僅需觀察幾個關鍵數據點,即可判斷中國經濟的健康狀況以及其對原物料的需求。
然而,在過去五年間,中國經濟從依賴建設與重工業,逐漸轉變為以製造業與服務業為主,這些產業對原物料與能源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
傳統指標的影響力下降
在過去,觀察中國的原油與鐵礦石進口數據,便能快速評估其經濟狀況。這兩種大宗商品的進口量長期以來持續創新高,反映中國運輸、工業與建築業的需求。然而,近年來兩大趨勢的交會,使得這些數據的重要性降低:
1️⃣電動車普及影響燃油需求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中國電動車銷售占比已從2015年的1%激增至2024年的40%。由於電動車不依賴燃油,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大幅降低。
2️⃣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建材需求
過去,中國房地產市場占整體經濟的四分之一,鋼鐵、水泥、玻璃、電線管材等建材業者高度依賴該產業。然而,近年來多家大型建築企業爆發債務違約,導致房市降溫,房價下跌、建案停擺,使得對鐵礦石等建材的需求減少。
自2020年以來,中國水泥、粗鋼、隔熱玻璃與鋼管的產量均呈下降趨勢。根據2025年2月的數據,中國房地產市場仍持續萎縮,房價、銷售與投資皆呈現下降。
隨著中國經濟從建設與重工業轉向製造業與新能源產業,傳統大宗商品(如原油與鐵礦石)的進口需求正在減弱。
製造業成為新成長引擎
儘管建築業放緩,但中國的製造業卻蓬勃發展,尤其是電動車、太陽能板與充電電池的生產線異常繁忙,顯示製造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核心驅動力。
與建築材料產量下降形成對比的是,銅、鋁與乙烯等製造業關鍵原料的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這些原料廣泛應用於家電、汽車與科技產品的生產。此外,硫酸(用於金屬精煉)、發電設備與電動馬達的產量也在快速增長,以支撐中國製造業的擴張。
中國經濟已從基礎建設與房地產轉向製造業主導,推動銅、鋁、硫酸與乙烯等關鍵工業原料產量創歷史新高。
出口挑戰:貿易戰與新關稅的影響
中國主要製造品的出口量在過去一年創下新高,但面臨美國總統川普新關稅政策的挑戰,未來可能遭遇更大阻力。
電動車、充電電池、微晶片與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的出口,可能因關稅提高導致成本上升,進而影響全球消費需求,特別是在2025年,這些產品的銷售可能受到顯著影響。
川普政府加徵關稅的核心目標是縮小美中貿易逆差。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一直存在,雖然川普在2020年首次加徵關稅,並因COVID-19疫情期間美國自中國進口量下降,導致逆差短暫縮小至14年來最低。但過去兩年,美國每月貿易逆差仍平均維持在約700億美元,成為川普政府的關注焦點。
未來,中國政府與企業如何應對美國關稅政策、調整產品生產與進出口策略,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然而,準確追蹤這些變化,已無法再依賴過去的原油與鐵礦石進口數據,而需要更細緻與多元的數據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