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當國際資金逃離美債:美國財政信任危機真的來了嗎?

2025年05月21日 19: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5年5月2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公債曾是全球資金避風港,無論市場風雨如何,總有願意買單。然而,近期30利率升至5%以上,面臨買氣冷卻現象,市場不禁開始思:是否代表「信仰」正在鬆動?

美國信用評等再度遭降級,外資長線買盤明顯轉弱,這些跡象顯示,即便尚未面臨技術性違約的實際風險,市場正透過資金配置反映對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借款人」的信心動搖。

傳統退場,投機填空

美國財政部最新發布TIC報告顯示,截至2025第一季,中國持有降至8,680美元,創下14低。

與此同時,登上第二的「英國」,實則大量基金套利資金登記地。代表,長期穩定官方資金,逐漸轉向投機性的市場玩家

日本維持全球最大地位2022持續債券。這些變化反映出全球主要資金美國財政美元信用正在下降。

短線資金≠安全買盤,市場波動恐擴大

外資結構重組代表一個重要訊號:央行、主權基金為主穩定正在減少,填補缺口的,注重市場波動槓桿操作短線參與者。

投機資金來說,不一定看好美國財政,可能是利率波動、資產配置策略一環。一旦情勢不如預期、波動加劇,這類資金退場速度也會遠比官方資金迅速。

解釋近期一個異常現象:利率上升時,美元同步弱,市場不再利率視為吸引力指標,而是風險溢價反映

信用風險遠,信任結構鬆動

美國財政部部分觀察認為,信用調降無礙大局,因為市場願意購買債。但從信用違約交換(CDS)市場來看,S&P Capital IQ 模型已經美國隱含信用等級調BBB+,官方六級幾乎貼近垃圾邊緣

不是預言違約,而是反映市場不再條件信任美國債務穩定性傳統官方機構逐漸碼,本身就是這種信任鬆動具體行為表現。

📌信用違約交換(CDS):一種金融衍生商品,用來對沖或投機某個債務人違約的風險。簡單來說,它就像是一種「債券保險」。CDS 的價格(即保費)其實就是市場對「債務人違約機率」的定價。價格愈高,代表市場愈擔心這個債務人會出問題。

資本市場進入「定價」階段

根據預估,美國未來兩年的赤字將達 GDP 的 6%-7%,而在接下來十年間,總債務可能再增加 3 至 5 兆美元。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官方機構不再擔任穩定家,市場勢必會要求更高利率補償風險,進一步融資成本。

長遠來看,全球資本市場或許進入一個「定價」階段:不再條件相信風險資產,而是重新考慮風險、流動性信任三者權衡。

當前這個充滿地緣財政確定性的時刻,仍是全球重要資本市場基石,但「誰在買、不買」逐漸成為觀察全球資金信任走向關鍵指標。

一般投資而言,並非全面撤出債,而是敏銳關注市場轉變因為,一個國家信用,最終不是機構決定,而是願意出錢買單市場參與定價的。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美國
公債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