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中國試圖影響歐盟電動車關稅,德法態度成貿易戰關鍵!

圖片來源: 達志影像

2025年2月1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剛落幕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中國外長王毅與德國總理蕭茲、法國和西班牙外長,以及歐盟官員進行了一連串會談。核心議題從電動車關稅、俄烏戰爭,到歐洲安全與北約防務開支,涵蓋了中歐關係的多個關鍵層面。中國一方面強調與歐洲的「戰略夥伴」關係,另一方面則試圖降低歐盟內部的貿易壁壘,以確保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發展空間。

德國的「理性務實」:電動車關稅爭議的關鍵角色

去年10月,歐盟對中國電動車(EV)加徵額外關稅,理由是擔心中國車商獲得不公平補貼,影響歐洲市場競爭。然而,德國選擇投票反對,因為其龐大的汽車產業(如福斯、BMW、賓士)與中國市場高度綁定,對於關稅政策更為謹慎。

王毅在會上特別感謝德國的「理性與務實」,並希望德國能繼續在歐盟內發揮「建設性作用」,協助緩和貿易摩擦。這顯示中國正積極尋找歐盟內部的支持者,以減少關稅對中國電動車商業(如比亞迪、蔚來、小鵬)的衝擊。

俄烏戰爭:中國的「和平倡議」與歐洲的分歧

在會議上,王毅強調中國與歐洲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共同目標:希望早日實現和平。然而,歐盟國家普遍支持烏克蘭,而中國則維持「中立」立場,這讓中歐之間的外交互動充滿微妙變數。

而俄烏戰爭的影響已遠超地緣政治,能源價格波動影響製造業,鋁、鎳、鋰等戰略金屬的供應鏈受到衝擊,歐洲國防產業的擴張則可能影響財政預算的分配,進一步影響基礎建設與製造業投資。

在北約的壓力下,美國正敦促歐洲各國提高國防預算,增強軍事能力。但王毅則在會上呼籲歐洲應建立「平衡、有效且可持續」的安全架構,而非一味加碼軍事開支。

中國尋求突破:拉攏法國、西班牙降低貿易摩擦

除了德國,王毅此行也積極與法國和西班牙外長會談,強調中國與歐盟並無「根本性衝突」,希望降低雙邊貿易摩擦。他特別敦促法國展現「智慧」,確保雙方能妥善處理經貿爭端。

對中國而言,歐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德國與法國在經貿政策上的微妙分歧,給了中國談判的空間。如果中國成功爭取德、法等主要國家採取更務實的對華政策,將有助於減緩對中國企業的貿易壁壘,影響電動車、半導體、高端製造業等領域的競爭格局。

產業觀察:全球供應鏈下的中歐互動

電動車市場變局:歐盟關稅政策仍未明朗,德國立場可能影響後續決策。車商需密切關注歐洲市場變化,以調整出口策略或考慮在歐洲本地生產。

中歐貿易博弈:中國試圖透過德、法影響歐盟決策,以減少對華貿易限制,這將影響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工業設備等產業的出口前景。

俄烏戰爭影響供應鏈:歐洲國防預算增加可能擠壓其他產業投資,而中國可能在關鍵原材料(如鋰、鎳)供應鏈中發揮更大影響力。

企業風險管理:歐盟內部對華政策分歧(如德國較務實 vs. 其他國家可能更強硬),企業需隨時調整市場策略,以應對政策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電動車
關稅
歐盟
德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