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政策背景:俄烏衝突後的能源轉向
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能源政策出現重大轉向。在切斷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後,聯邦政府積極尋求替代能源來源與供應保障措施。
根據德國經濟部公布,聯邦內閣近日批准一項與荷蘭達成的跨境協議,雙方將合作開發北海邊界的「N05-A」天然氣儲區,以強化天然氣自給能力。
天然氣儲量潛力可觀
「N05-A」氣田由荷蘭能源公司 One-Dyas 主導開發,預估可於數年間開採出約45億至130億立方米天然氣。若以德國2024年天然氣年消費量約8,000億立方米計算,該氣田潛在產量相當於全國用氣需求的6%至16%,為一項具中期戰略意義的供應來源。
目前德國國內天然氣產量長期處於下滑趨勢。2022年僅開採約48億立方米,佔年需求比重僅為5.5%。在可再生能源尚未全面接手能源基載需求之前,穩定、自主的天然氣來源被視為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過渡選項。
行政進度受制於地方決策
儘管聯邦政府表態支持,實質的開發許可權限仍掌握在州政府手中。該氣田德國一側位於下薩克森邦,該邦政府須根據地方法規完成環境評估與行政審查,才能進一步核發開採許可。經濟部亦強調,此次協議並不構成立即性的開發授權,開發計畫仍需逐案審理。
相較之下,荷蘭方面已完成法規審議並同意推進相關開發,顯示雙邊行政進程出現差異。若德國端進度持續滯後,恐將對項目整體時間表造成延宕。
生態影響與法律挑戰構成潛在阻力
N05-A氣田鄰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管的「瓦登海世界自然遺產」地區。該區為高度敏感的生態棲地,涵蓋德、荷、丹三國沿海,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並扮演歐洲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點。
環保團體警告,天然氣開採將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擾動,包括噪音污染、海床震動與水質變異等風險,恐對海洋棲地與物種造成不可逆影響。
德國環境行動協會(DUH)表示,該開發案可能違反世界遺產保護規範,並已預告可能提出法律訴訟,以阻止開發進程。此一潛在法律挑戰,為該案增添高度不確定性與潛在延誤風險。
展望:國內外資源整合與治理協調為關鍵
若德荷合作能順利推進並於中期內投入生產,將有助於提升德國天然氣自給率,降低能源價格波動風險,並強化能源市場抗壓性。然而,能否妥善處理地方審查、跨國協調與環保爭議,將是影響專案成敗的關鍵因素。
在全球能源轉型進程加速、地緣風險持續升高的當下,該案未來的推進狀況不僅攸關德國自身能源政策執行力,也將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天然氣開發與永續治理提供參考指標。